香港那些年:英官飯堂 餞別指定Irish coffee

香港那些年:英官飯堂 餞別指定Irish coffee

華人兄弟做高級西餐給鬼佬,至今四十年,三次搬竇,離不開灣仔、中環一帶洋人聚腳地,受氣的、有情的,點滴在心頭。昔日石崗軍營內,也有巴基斯坦小伙子,磨練出煮咖喱好工夫,吃過咖喱的英軍不禁說:「英國菜乏味。」今日,已在華人社會,憑手藝打響名堂。

記者:周燕 攝影:劉永發、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因神父之名

三兄弟守住經營近四十年的英式老店,(左起)五弟楊大程、三哥楊大華、七弟楊大陸。

「1992年、93年,晚晚都有英國人搞farewell,煮Irish coffee煮到你儍!」這是英國人至愛。灣仔樂意扒房由三兄弟經營,大廚、五弟楊大程翻開一本本相冊,舊日子的好與不好都湧了出來。剛過去的星期五是Good Friday,楊大程說,最好別來訪,因鬼佬和天主教徒不會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日子,外出大魚大肉。樂意英文名叫Louis',來自聖類斯學校,有錢佬捐錢命名學校見慣不怪,但倒轉過來,用母校名字來命名生意,確是少見。那些年的教會學校就是有如此感染力,那些年的香港人總有這顆感恩的心,「1943年,大哥(已經過身的楊大偉)8歲從寧波跟阿媽來香港,她將個仔交畀聖類斯神父,神父即刻收,外省人,一句廣東話都唔識,但神父好好,慢慢教。我大哥也沒有忘恩負義。」教會學校嚴格,學生上進,總是一整班學生考入港大,楊大偉本來也考上,但家境貧困,只可快快走進社會工作,但未忘神父教育之恩。餐廳一尊聖母像,舊照片上看到餐廳開業時,一列聖類斯童軍仔助陣,還有神父和善的臉容,這些加起來,就是老香港故事拼圖中美好一塊。

厚厚的相簿,記錄了樂意的悠悠歲月。

陳日君樞機曾服務慈幼會,聖類斯是慈幼會辦的學校。

昔日英資銀行大班的華麗盛宴。

當年警隊高官宴會,席間不少洋探長。

前港大教授Brian Morton(左二)是楊氏兄弟難忘的老顧客。

英國人撤走時讓幾兄弟「煮到儍」的Irish coffee,今日賣$80。

西餐不是這樣吃

Good Friday前一天來,晚市還是寥寥數桌,五百多元一塊肉眼扒,加道凱撒沙律,喝一杯cocktail,每位上千元消費,肯畀錢之餘,也要懂吃。「鬼佬吃飯,先喝杯啤酒或者cocktail,再叫頭盤、主菜。香港人?總是說叫住先、轉頭再點,西餐不是這樣吃的!」

依然保留西式懷舊情調的樂意扒房,如今沒昔日的熱鬧,客人多是老顧客。

74年開業,做鬼佬警察、律師、醫生、上流社會生意,昔日警隊高官、英資銀行大班、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羅保爵士等都是座上客。「嗰陣時香港人邊度識食?說西餐熱氣。」中國人做西餐,賺鬼佬錢多難,七弟楊大陸負責招呼客人,「受氣也是有的,那時英國人高高在上。」不過讀書最多的大哥,懂英文,也長袖善舞,倒是留住了不少鬼佬客人。就這樣,扎根在灣仔見證着環境、以至時代的轉變。六四後,幾兄弟安排妻兒去新西蘭,但卻捨不得香港生意,來往兩地期間,竟想出花膠伴牛柳扒,中西合璧成了招牌菜。然後,改朝換代,自由行攻陷銅鑼灣、旺角,卻還未懂欣賞灣仔這老西餐,五弟笑說:「就讓我招呼招呼他們!」

中西合璧的花膠伴牛柳成了今日的招牌菜。($580)

樂意扒房

地址:灣仔告士打道50號馬來西亞大廈1樓
電話:2529 8933

洋教授樂意師生情

「那時候香港很少有歐洲餐食,我們不想吃中國菜,每逢孩子生日、聖誕節,就會去樂意吃飯。」海洋生物學者Brian Morton教授七十年代從英國到港大教書,展開了難忘的香港歲月,03年退休返回老家,卻在每年秋天都會來港和昔日的學生在樂意歡聚話當年,至今十年,約會不改。「我喜歡香港,否則不會逗留了數十年。」五弟說,Morton十分和善親切,是他難忘的客人之一,「有次他吃生蠔後,說要拿蠔殼化驗,我說一定要把結果告訴我們,他真的把報告寄回來,我們的生蠔當然沒問題!」

海洋生物學者Brian Morton教授(前左二)和學生們的「樂意約會」,從未變改,這是去年的相聚。

英軍最後咖喱

「吃了你的咖喱四年,我覺得英國菜有點乏味。」昔日一位駐守石崗軍營的英軍在報紙上讀到一小角新聞介紹Liquat Ali煮的咖喱,特意剪存寄來,還附上片言隻語,感謝Ali的好食咖喱。
「我們在軍營,就像一個大家庭!」Ali是巴基斯坦人,85年,他只有23歲,就從家鄉來到香港,接手叔父Shaffi在石崗軍營的小廚房。Shaffi四、五十年代在新加坡當英軍,七十年代被派往香港,退役後在石崗軍營經營咖喱小生意。而Ali在巴基斯坦讀大學時主修經濟,對煮食毫不認識,「我只是一個新人,常常犯錯,有時英軍吃了覺得不對勁,就對我說,咖喱味道好像不同了,我說如果不好吃就不用付錢,他們知道是說笑,一定付足錢,給我一個微笑就罷了。」當時咖喱雞或牛、黃豆加一種叫Tandoori roti的烤麥餅,連汽水才九元。「軍營只有我們一家餐廳,英軍也會自己煮食,但他們吃膩了也想試試其他口味。」Ali最難忘是91年時,駐守石崗的英軍要出征海灣戰爭,主要負責後勤。戰後,所有軍人平安回來,大家在軍營開派對慶祝。「即使面對戰爭,軍營的氣氛也不會特別緊張,因為他們訓練有素,本來就有出征準備!」反而最傷感的,是96年秋天。

當日臨別依依,英軍在直升機旋翼簽名留念,Ali把它掛在店內。

打入尋常百姓家

那年,英軍撤出軍營,「我看到英國旗徐徐下降,然後英軍收拾行李,我哭了。」哭,是因為實在不捨,因為在如家一般的軍營,已住上了近十二年。回歸後,Ali本想隨大隊到英國繼續在軍營賣咖喱,但申請不被接納,願望和生計也落空。既然已落地生根,於是就在軍營所在的元朗開設咖喱餐廳,延續昔日英軍最愛的口味。「我在軍營學到很多,在錯誤中一步步做好咖喱,學講英文,當年我半句英文也不會。從軍的生活紀律嚴明,我也受到感染,今天當老闆,我很重視守時、紀律,說好甚麼時候做到,就要做到。」
92年開始,Ali的小廚房對外開放,假日來軍營球場打球的市民都成為他的顧客,後來昂船洲等軍營都有售賣他的咖喱。到現在,自己的店開了十多年,真正打入中國人社會,Ali的廣東話依然是有限公司,但慢慢摸索到香港人口味。好像平日午市有優惠套餐,咖喱外,有飯有湯有汽水和烤餅,才$38。香港人喜歡選擇多,他的烤餅就發展出多款,有雜果、薯仔、蒜茸等等;香港人喜歡海鮮,他就發展出多款海鮮菜式。他的咖喱餐廳名氣不小,多次接受過飲食雜誌訪問,昔日老朋友從英國來訪,都為他獨當一面的咖喱屋感到高興。

昔日軍營九元套餐:香蒜黃豆$42;烤麥餅$8。

Ali形容軍營像大家庭,沒有種族隔膜。圖為他跟聯隊司令Sam Hunt的合照。

一個英軍朋友看到報紙一小段新聞介紹Ali的咖喱,即剪存寄給他。

Ali在石崗的咖喱餐廳,走平實路線,生意不錯。

1996年秋天,英國皇家空軍撤離石崗軍營。

石崗咖喱屋

地址:元朗阜財街14號地下7號
電話:2488 8696

追食殖民地官味

英國人撤出香港轉眼十多年,昔日的官員開餐熱點——各式高級會所,今日依舊高不可攀,不過,鑽進尋常百姓的街頭,原來還可重溫港英高官的口味。

高官口味 森美餐廳

留得住的,有西環老字號森美餐廳,主打大大件扒,帶點港式風味的西餐人氣依然,卻不及懷舊味的裝潢來得吸引。據聞當年港英高官喜歡叫這裏的到會。

港督鏞記宴客

香港無人不識的名店鏞記,正是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心頭好,更曾在此招待時任德國總理科爾(右二)。今日換上時尚門面的鏞記,依然是名人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