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防腐師 讓遺體傳承知識

80後防腐師 讓遺體傳承知識

【記者陳凱迎報道】心跳停頓不等如生命消散。中大醫學院近年致力呼籲市民死後捐出遺體,化身「無言老師」,用軀體代替言語,傳承知識。解剖室內,有隨手拿起任何器官都可如數家珍般說出其結構和功能、逾40年經驗的屍體防腐師,也有從設計師轉投防腐工作的80後青年。兩代防腐師都希望,年輕醫科生學會尊重生命,從無言老師身上下刀的第一步,展開將來協助病人康復的光明大道。
本港近年開始推行生死教育,32歲的伍桂麟與心理學畢業的太太度蜜月,探訪過因遺體捐贈數字太多而需呼籲停捐的台灣慈濟醫院,夫婦倆學習當地人如何看生與死。
伍的防腐師之路由在殯儀館兼職開始。本身修讀設計的他,有六至七年一邊畫畫,一邊在殯儀館學習防腐,車禍撞至粉身碎骨的屍體他見過,也曾為朋友親人的遺體防腐。問他如何克服一般人對屍體的恐懼,他說自己是基督徒,「我諗鬼見到我,仲驚過我見到佢!」
伍說,能於殯儀館工作與其家族生意有關;至於加入中大醫學院當防腐師,則因早前該學院接連有兩名防腐師去世,出現伍形容為「10年難得一次」的招聘機會。
加入中大的還有逾40年經驗的丁偉明。師承父親的丁憶述自小在防腐室內做功課,早已習慣面對屍體。加入中大前,他在港大做防腐工作,是本港現時最有經驗的屍體防腐師,也是首個到英國考取專業資格的港產防腐員。

經驗豐富的丁偉明(右)能清楚講解人體每條筋的位置和用途,伍桂麟在旁專心聽教。王子俊攝

讓醫科生學會尊重屍體

捐贈醫學院作無言老師的屍體多數完整,但兩代防腐師都明白,入讀醫學院的年輕人僅17、18歲,面對屍體難免有心理障礙。「我仲記得第一次見到屍體,畫面刺激唔到我,反而係陣味嚇到我」,伍桂麟說。
學習尊重是戰勝恐懼的開始。丁偉明用經驗讓醫科生們學會欣賞人體結構的奧妙,每條筋都有它們的用處;伍則用以往從事設計推廣的知識,改變醫科生對待屍體的態度,例如讓學生知道眼前每位無言老師的名字,並簽署感謝卡,對這曾有血有淚的生命表示感激。
本港遺體捐贈數目不足,兩代防腐師均希望醫科生明白要尊重捐贈者之餘,也期望社會改變保守觀念。而港大李家誠醫學院更將每年的3月3日定為「遺體捐贈日」,鼓勵港人捐贈遺體教導醫科生人體結構,提升醫學水平。

港大的解剖室也停放了20具已防腐屍體,供學生研究。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