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德倫報道】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最快於年中正式啟動,屆時數以千計村民面臨家園盡毀。一群關心社會的藝術家,自發拿起相機、紙筆,走入東北三區各條村落,把陪伴村民一輩子的一牆一瓦、相扶到老的鄰里情,用相片和圖畫記錄,希望喚醒市民的關注。
十多名積極參與社運的藝術家,近日到東北三區內記錄村民的生活。搞手之一的柏齊說,對不少市民而言,東北三區印象其實很模糊,「好似當年菜園村咁,大家以為政府只係拆寮屋,其實仲有鄉土情同埋鄰里關係感情都俾人破壞咗」。他表示,今次活動會持續一段時間,有人負責拍下村民家庭照,有成員則用全景照片反映村內村外的人和事、情和景;也有人用簡單的繪圖記下村民的瑣碎事,「想話畀大家知,呢度係點樣嘅地方、住咗啲乜嘢人,大家想守護嘅又係咩」。他們正籌備短期內舉辦展覽,讓市民用另一個角度走進東北三區看世界。
發展拆散村民生活
戴毅龍從事攝影工作多年,作品多以社會為題,例如早前便以《瘋狂的樓市》為題,將鄉郊景色和高樓大廈共冶一圖,諷刺樓市的瘋狂。他說,最初對新界東北議題並無印象,參加過村民舉辦的導賞團,才明白原來香港也有本土農業、工業,值得港人珍惜,「東北三區內有醬油廠、木廠、菜田,每樣嘢同我哋生活都息息相關」。他主力拍攝村民的半身照,可以表達他們的職業,也可用人物說故事。
阿龍說,接觸村民次數多了,才真正認識這片土地,「呢度好多家庭幾代同堂一齊住,同所謂嘅城市人好唔同,𠵱家我哋唔止要拆佢哋間屋,更係拆緊佢哋嘅生活」。
土炮工廠值得保留
以繪圖方式記下村民一點一滴的Stella,近年擅於用圖畫為消失中的老區留下回憶的憑證,例如利東街、觀塘重建等,「其實舊區有好多寶藏,好多嘢同歷史接軌,可以係屋、可以係唔起眼嘅物件。」她說,落區找靈感和速繪期間,發現不少民間智慧,「好似馬寶寶(農場)佢哋有好多方法造麵包、種菜等等,古洞有土炮木廠同醬油廠」,在她眼中全是值得保留的瑰寶。
Stella希望,用相片以外的方式記下所見所聞,將家鄉的感覺呈現紙上。「𠵱家政府要將伴住村民長大嘅所有嘢連根拔起,但係到底為咗邊個而做呢?第時用地分佈用喺公屋居屋得咁少,剩低變成豪宅係咪我哋樂見呢?」
攝影師Manson近年用他的鏡頭拍下不少社運的珍貴影像,近日又全程跟進記錄東北村民的活動,讓他感受至深,「村民之間嘅關係好緊密,喺城市係搵唔到,即使大家住得好近,隔住道門已經係陌路人冇偈傾」。他說,外國近年在設法將鄉郊帶到城市生活中,相反香港卻不斷將僅存的鄉村鏟平進行「城市化」,「大家有冇反思過,鄉郊其實有佢嘅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