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屆文憑試主要科目筆試即將開鑼,共8.2萬人參加。學友社調查指,應屆文憑試考生比首屆考生更焦慮,求助電話升兩倍多,兩成考生壓力已「爆煲」。傳統英文名校為應付有「死亡之卷」外號的中文科,過去一年為學生「補底」,強化中文能力。
記者:彭美芳 倪清江
文憑試24個學科陸續於4月3日起舉行筆試,今屆有7.1萬名學校考生及1.1萬名重考生應戰。
學友社昨公佈文憑試考生壓力調查,訪問逾六千名中六生,由0至最高的10分評價文憑試壓力,21.8%受訪者認為壓力已達10分,壓力爆煲,就中英數及通識四個主科,同學最擔心英文科,對英文科平均壓力為7.46分。
學友社指,去年開學至三月底接獲563名中六學生致電學生專線求助,比上年度同期的145名中六學生為多,上升近兩倍。負責調查的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認為,資助大學學額供不應求,學生視大學為唯一出路,增加心理壓力,建議家長和子女溝通,不應提出過高期望。
努力讀書不忘反洗腦
全港去年首屆中文科文憑試成績,僅一半學生達3級或以上,名校生也失手。協恩中學去年中文考試有一成學生失手,未能符合大學要求,校方今年額外補課,加強生活實例、文化概念等應用,又聯同其他名校操練中文口試。
去年有五名狀元,即取得最好7科5**級佳績,皇仁書院包辦其中兩名狀元。副校長梁維信坦言,雖然上屆中文科成績不俗,但為要應付較為深的中國文化題材,故以小班教學、多讀文化篇章加強學生的中文能力,又與姊妹官校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合作訓練中文口試,讓男生熟習與女生正面交鋒。
皇仁書院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張鈞翹形容自己是「第二代白老鼠」,張鈞翹去年積極參加學民思潮運動,去年9月初適逢反國教大聯盟佔領政總十天,他為了學業只能佔領數天。中三開始參加學運和社運,令他體會法治的重要,目標是上大學讀政治或法律,「呢兩樣嘢好重要,讀法律學法治,唔係人治。」
張鈞翹過去半年不停溫習、操練舊試題,報考七科的他感壓力大,最有信心在英文和經濟科取得好成績。他參考上屆試題後,發現去年中文科考試專考中國文化,表示會多看相關課外書補底。
另一學民成員李德雄,是傳統官立名校金文泰中學中六生,去年由暑假到開學,他負責物資調配,曾因佔領政總而缺課,獲部份老師體諒未有處罰,「反國教運動令自己成熟咗,睇嘢會多角度,答題目比中四、中五時候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