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力爭九龍塘李惠利用地,浸大校長陳新滋不惜押上仕途,表明若不能成功爭取全塊用地,便會辭職問責。當陳校長擺出此番強硬姿態之時,原來校董會接受的一場硬仗,與陳校長的行動有落差。
季陶聽聞,這場爭地風波所引發的政治後果,較浸大校董會預期更嚴重。硬仗,固然要打,但有浸大校董卻指,此舉不代表校長要以辭職威脅特區政府。
據他了解,正因為陳新滋作了一個會為爭地不力而辭職的公開「承諾」令特區政府「騎虎難下」,涉事的教育局與發展局幾乎不欲再與他們談判。有公務員解釋:「我哋堅持唔讓,就好似搞到校長辭職都冇乜嘢問題;如果讓,外面又話我哋乜嘢都讓、弱勢政府。」因此政府暫也以不變應萬變,待城規會決定是否讓該地改變作住宅用途再算。
搵體面理由助政府轉軚
其實如此兩難局面,校董會同樣面對。一旦校董會為求拆彈拋反建議,提出另一個合適建中醫學院的用地,外界難免會聯想到,校董會其實也不撐校長,這樣無疑會令陳新滋難堪。季陶聽聞,校董會正為事件尋找「下台階」,例如是否可以提出一個能說明這所中醫學院須建在浸大校園附近、並且非建不得的具體計劃書,令政府因此「回心轉意」?又或者舉辦師生諮詢會,讓學生表達「訴求」,希望能為政府「轉軚」,提供一個較體面的理由。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