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燙傷 多因家長大意<br>沖涼煲湯最高危

兒童燙傷 多因家長大意
沖涼煲湯最高危

【本報訊】家長太大意,在家中一不留神打翻熱湯,或準備沖涼時因只顧講電話而分神被熱水燙傷,甚至貪方便在客廳煲湯,均是引發家居燙傷意外的常見陷阱。威爾斯親王醫院燒傷中心每年平均接獲180宗燙傷或燒傷求診個案,逾60%是被熱水或熱湯燙傷,當中逾半傷者為12歲以下兒童,嚴重者甚至要植皮及留疤;專家提醒要做好家居安全措施。
記者:梁麗兒

威院燒傷中心顧問護師(燒傷科)黃芷穎表示,中心去年共有61宗兒童燙傷個案,多與熱水燙傷有關,常見為家長替子女放水沖涼時,因兼顧其他家務或接電話,忘了放凍水,令浴盆內只有熱水,幼童落水沖涼,即時熱到呱呱叫,兼燙傷雙腳。其中有10宗個案則涉及熱粥、熱湯放在餐枱邊放涼,不慎被幼童打翻;也有家長將杯麵及熱湯拿出客廳時,意外摔倒及打翻,令子女被燙傷,很多家居燙傷意外更是與家長太大意有關。

電線纏學行車肇禍

兒童隨家人到酒樓飲茶,「坐近路口位」也是發生燙傷意外的高危時機。中心每年也有3至4宗幼童在酒樓遭侍應意外倒瀉熱水燙傷個案。黃芷穎表示,他們的受傷範圍普遍較大,包括膊頭、背部甚至上半身,涉及全身10%皮膚被燙傷。曾有一名兩歲女童被侍應的熱水燙傷面部、左邊膊頭及背部,因全皮層受傷,女童因要忍痛洗傷口,治療期間不肯進食,其後更要進行植皮手術及留下疤痕,幸她並無毀容,但父母事後感內疚及自責,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她提醒家長在食肆應避免讓子女坐近路口位置,也要減少在食肆內走動,避免釀成慘劇。
她說,部份家長煮食時為照顧子女,會「貪方便」在客廳煲湯,也是常見的家居陷阱,此情況在內地更多見。她稱,不少家長誤以為用電子煲、電磁爐在客廳煲湯十分安全,但其實危機處處,近年每年有18至20宗居住深圳的內地港童,燙傷後來港求診,意外多發生在客廳煲湯期間,幼童嬉戲打翻湯煲,或湯煲的電線纏學行車,以致頭及面被燙傷。家長為子女包紮後來港治理,部份人因嚴重燙傷要接受清創手術。
除兒童外,老弱長者也須關注,她指,去年的成人燙傷個案中,最多為長者在廁所開水沖涼時,不慎在濕滑地面跣倒再被熱水燙傷。另有長者在寒冬時,以熱水暖腳或中藥浸腳,因腳部反應較遲鈍,尤其糖尿病患者神經感覺較差,被熱水燙傷初期並無感覺,至雙腳生水泡、紅腫才感痛。她呼籲市民使用熱水前,應先用手肘試水溫,確保溫度適中,可避免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