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取利】
碼頭外判工的人工,10多年來減多過加,主因是HIT為慳成本及員工福利支出,不斷將工作外判,工會估計外判商「食價」,最終HIT支付予外判商的服務費,只有約三分一落入工人手。現時有近20個外判商承辦HIT的各項工作,但暫時只有數個外判商的工人參與罷工,工會希望其餘外判商的工人陸續加入,令影響層面擴大,增加談判籌碼。
外判工月薪僅1.1萬元
今年年初退休的資深碼頭工人劉昇輝說,部份工種如橋邊理貨員等,已全數由外判商負責,「和黃話成日加外判服務費,但工人幾乎係冇受惠,咁好明顯係大判、二判甚至三判係咁食價啦」。
在碼頭當外判吊機操作員逾10年的昌哥說,其工種有分「公司工」(由碼頭營運商直接聘用)和外判工,前者每月底薪約1.5萬元,年尾有近3個月花紅,但後者只有約1.1萬元,多數沒有花紅,「但好多人想爭取轉做公司工都唔成功」。他估計吊機操作員現有五成或以上是外判工。
昌哥慨嘆,很多碼頭外判工年資逾10年,人到中年,想轉行很難,「你做地盤都未必請你,而且地盤開工日數唔定」。他指近年入行「學師」的年輕人,約有半數做一、兩年便離開,「辛苦但人工低,趁後生,走到梗走啦」。
今次碼頭工人罷工,連續兩日每日約有200人參與。工會指,正爭取更多外判商工人加入,並堅持要HIT與外判商一起參與談判,以防兩者互相卸責。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