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連番施加辣招,銀行相繼調升新造按息,令樓市陰霾籠罩,部份中小型屋苑、豪宅物業及剛入伙新盤的業主,抵不住悲情氣氛,近期都要劈價求售,個別出價還低過銀行估值。有人「純粹靠減」,亦有人寧願「擴闊出貨渠道」,透過拍賣方式,測試市場反應。
記者:溫潤潔
攝影:梁志永、馮就康、麥永健
模特兒:Eriko(ZModel)
坊間有4至5間測量行及拍賣行,定期進行物業拍賣會,少則每月一次,多則每周一次,當中以住宅項目最為大路,甚至是具話題性的凶宅。
開價動輒低市價兩成
在商言商,客人越多越好,售出機會亦較大,但首要是提起準買家的興趣,重點出擊「靠平」,動輒低約市價兩成招徠,如一個單位市值100萬元,開價80萬元,自然吸引買家到來,若競投反應不俗,最終以90萬元成交,即使低市價一成,在淡市下可能「除笨有精」。買家執到平貨,又合乎業主短時間賣出套現的目的,不失為「一家便宜兩家着」。
然而,凶宅背景特殊,一般買家不願接貨,「唔平冇人吼」,就算有專攻這類單位的投資者,更會老謀深算,若非超抵買,亦不會入貨。通常凶宅開價往往低市價逾三成,惟九龍灣德福花園五屍案單位,可謂凶宅極品,今年2月初進行拍賣,開價300萬元,正正比市價低逾三成,雖然「凶宅大王」伍冠流有出席拍賣會,但沒參與競投,其他人士同樣無承價,結果流拍收場。
未達底價 可收回物業
開價平,乃吸客伎倆,查實業主會訂下底價,倘競投氣氛冷淡,未達底價便收回,但此舉不一定「食白果」。因為測量行及拍賣行職員會向競投者索取聯絡資料,繼而向賣方滙報情況,並游說接受以稍低價格出售物業,力求促成交易,賺取買賣雙方各1%佣金。
走訪3月19日一場拍賣會,由環亞物業拍賣主辦,場內50張座椅,近一半坐滿,到場者俱屬中年人士,看來頗具投資經驗,當日只售出一項物業,為新蒲崗大廈中層A2室,實用面積約487方呎,開價275萬元,只有兩組客競投,共承7口價後,至298萬元成交,實用面積呎價6,119元。單位現收月租1.34萬元,租金回報率5.4厘。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賣方2011年2月以185萬元入貨,剛滿兩年,賺113萬元,升幅達61%。
買賣程序話你知
【不可忽視】
拍賣會有多項程序(參考圖),賣方要審慎訂出開價和底價,其中包括「有價必賣,不設收回」,並緊記與測量行或拍賣行協商的獨家期,因為若賣方在獨家期間,經由其他地產代理售出物業,亦須向受委託的測量行或拍賣行繳付成交價1%佣金(最低收費1萬元)。如果測量行或拍賣行在進行拍賣前,已經物色到合適買家,出價達賣方目標,可直接進行交易,毋須進行拍賣。
收費方面,每間測量行或拍賣行收費各異,有些面議,有些按每項物業收3,000至5,000元,費用已包括查冊、文件合約、宣傳刊登報章廣告、派傳單、貼海報、張掛拍賣告示及搞開放日等服務。
競投人士可於測量行或拍賣行的網頁,以及其他宣傳途徑,得悉拍賣項目,若有興趣可致電相關職員了解詳情,甚至可往相關單位視察,不要單純被開價吸引。買家若成功競投,即場要付一成定金予賣方,以及繳付1%佣金予測量行或拍賣行。
凶宅大王:
親身睇樓 嚴守價位
【買家教路】
「凶宅大王」伍冠流是拍賣會常客,作為競投者,伍冠流教路各準買家必須事先要做足功課,參考網上估價及成交紀錄,自己訂出物業的價格,並嚴守價位。
伍冠流購入物業作收租為主,他必親身了解周邊環境,更於開放日入屋視察。他認為,拍賣時意志堅定,抱着「買到就買,買不到就算」的心態。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伍冠流說:「𠵱家業主不願減,亦可能自己出手低,去拍賣會十次,九次都買唔到,或者要等市道差,業主肯減先至買到!」
拍賣師:
市況死寂 盤源即增
【業界言論】
環亞物業拍賣師曾傑俊表示,拍賣會可謂樓市縮影,近期市況沉寂,競投反應一般,拍賣盤隨之增多,雖然盤多不代表生意好,但選擇增多下,拍賣才有得做。拍賣會要有交易才算成功,以往淡市下,環亞曾使出不同花招如「一元拍賣」和「一口價」,效果及話題性不俗,惟近期在政府辣招衝擊下,環亞短期未有特別吸引買家的措施,只集中尋找拍賣盤,盤源來自cold call或朋友介紹,甚至拍賣場的客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