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對論】
今年初,水貨客、內地人幾乎搶光香港貨架上的奶粉,港媽的「求一罐奶粉」訴求只欠未寫在揮春上,其後政府極速推出限奶令。一個問題極速解決,新的問題又極速浮現。海關捉錯了米糊客,草擬法例的政務官寫了又改,改了又擦。藥房老闆劉愛國說,一切都是梁振英一心推高民望惹來的禍,指限奶令捉錯用神,要求撤回法例。一手提出限制奶粉出口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則堅持政府沒做錯,稱內地食物安全未「日出」,便不談「日落條款」,倉卒只是急市民所急,公務員應排除萬難執法。
記者:姚國雄 陳凱迎
冇日出何來日落
記:《蘋果》記者 葉: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
年初爆發奶粉荒,水貨客把香港奶粉螞蟻搬家式地運回內地。行會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1月底提出將奶粉列作「儲備商品」限制出口,政府一周後建議,限制多於兩罐奶粉出口,違者可被判罰款兼坐監。限奶令由建議、諮詢、草擬、拍板至執法前後只有一個月。
記:政府這次做法是否過於倉卒?特首是否急於領功?
葉:當時農曆年近,市民好焦慮買唔到奶粉,特首話急市民所急,民生冇小事,當時社會對佢(梁振英)、高永文局長,甚至對立法會、行會成員都好大壓力,大家都係想一次過解決。有啲嘢,如果唔用雷霆萬鈞之力去處理,拖拖拉拉係一事無成,否則一樣會有人話政府一啲嘢都做唔到。我認為,最終我哋解決咗奶粉不足同(上水)車站混亂嘅問題。
限奶令推出後最少12名內地人因攜帶米糊而被控,高永文因此道歉,有人更稱受精神困擾,向海關索償。
記:誰是拉錯人的罪魁禍首?
葉:拉錯人的確好不幸,其實高局長都道咗歉,有人被拉錯當然係唔開心,特別係攞成人奶粉、長者奶粉嘅遊客,食衞局都同意「嬰兒配方」係有改良空間,因為𠵱家規限係供未滿36個月食(奶粉),成人奶粉、長者奶粉,佢只係唔適宜1至12個月,即係13至36個月嘅人都食得,變咗都要被管制,所以就拉錯咗人,呢啲唔怪得海關人員。點樣界定法例中嘅「配方粉」,要靠食物及衞生局嘅專家,可能佢哋都睇漏眼,唔醒起有成年奶粉、長者奶粉、米糊。呢啲(錯)係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亦都唔怪前線人員,因為佢哋工作壓力大。
自由黨田北俊反對修例,認為此舉破壞自由貿易,前高官王永平也指限奶令破壞香港自由貿易精神。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也指,限奶令違反《基本法》保障自由貿易的條文。有意見希望限奶令設日落條款。
記:限奶是否破壞自由貿易?是否需設日落條款?
葉:我覺得冇影響,就算澳洲都限制買奶粉,英國有藥房都自動唔賣畀遊客,因為自己唔夠用。自由貿易唔係絕對自由,例如紡織品,第一個管制紡織品出口係英國。香港《進出口條例》有咗幾十年,有多類產品係受到管制,受管制唔係唔畀你出口,不過要攞進出口證,確保係正當貿易。有啲人要日落條款,我同意陶傑所講,問題根源係內地人對內地奶粉冇信心,我都唔知幾時日出,唔知佢哋幾時解決信心問題,我點可以決定幾時日落呢?如果一年後撤回限奶令,水貨客又大規模運奶粉上內地囉!𠵱家好難決定幾時日落。
內地官員和民眾也對香港實施限奶令反感,連飲「港奶」的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孫女也受到影響,內地人抱怨香港經濟、零售、酒店靠內地自由行撐起,如今卻恩將仇報。
記:香港是否要顧及內地人的不滿情緒?
葉:呢啲不快情緒可以理解,但希望可互相包容,內地幫我哋好多,但香港對內地經濟發展都有貢獻。政府有責任先保障自己市民嘅需要。針拮到就痛,內地人有不快係可以理解,但希望佢哋體諒我哋。
梁振英要求海關「吸取事件經驗教訓,避免出現錯誤」,近日更有傳食衞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劈炮」。
記:公務員是否因梁振英爭取民望成了風波磨心?如何看梁振英與公務員合作?
葉:我相信特首唔係有意將責任推喺公務員身上。公務員、尤其係紀律部隊成日都要從事難度高、被市民指摘嘅工作。政府做咗決定,公務員有責任排除萬難去做,海關同事係明白,佢哋表現好好。我諗公務員唔會因為咁樣怪責CY。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