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咁快又將踏入第二季,是時候檢討自己的財富管理策略。在這個時勢,若你揸住500萬元將會如何投資?買磚頭?買股?還是放在床下底蛀蟲,到退休慢慢咬?今期邀請到一眾嘉賓分享他們的500萬元投資大計,面對樓市被政府一再出招打壓,一半嘉賓仍鍾情買樓;其他則主要看好股市反彈,以高息股為首選。
記者:李芳芳
黎耀祥:長線投資睇十年
無綫三屆視帝黎耀祥表示,「其實我的投資取態比較保守,投資只重保本,並不要求賺大錢。買內銀股是睇10至15年後的回報,當每年平均有少少增長,到時應該最少有1至2倍增長。內地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內銀必定受惠,揸長線一定冇問題。惟現階段揸多點現金比較實際,其餘錢就放在銀行應急,冇息好過蝕。投資不是賭博嗎?看情況和靈感考慮買物業或者股票,其他的投資工具都不熟悉。」
冼國林:買工廈車位收租
第一信用(8215)主席冼國林指出,「一定優先買磚頭,二、三百萬元現時仍可買到工廈細單位或者車位,收租回報率不俗,最重要是維修保養成本低。而高息股會投資恒生(011)、滙豐(005)這些隨時可以套現的股票,息率達4至5厘,投資成本低。不計資本增值,投資組合的總回報都一定可跑贏通脹。」
黃國英:分注買入八類股
豐盛融資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將35%投資於房託基金和黃金這兩個無懼冧市的墊底工具,主力的45%便用來購買8隻完全互不相關的進取股票,分散風險,就唔會出現火燒連環船的情況,我會分別買大型內房股如中海外(688)、澳門賭股如新濠(200)、純內地市場股如青啤(168),或追蹤泰國、印尼股票的ETF,純鬼佬牌子如新秀麗(1910),出口股如瑞聲(2018),以及騰訊(700)、港華燃氣(1083)和友邦(1299)。」
「剩餘100萬元一定要揸現金,等待好筍的機會如大跌市,便衝出去買有機會受惠或翻身的股票。」
「在現時樓市新辣招下不會買樓,回報很難勝過該投資組合的每年達10%。我不買樓亦不沽,收租就算,我之前用拆息(H)加0.65厘做落的按揭,沽售後便買不回來,還未計最高8.5%的重稅,至少要有15%至20%的升幅才值得入市。」
郭秉鑫:寧付重稅也要買樓
IT公司Green Tomato行政總裁郭秉鑫表示,「我會揀時機買兩個大概700萬元單位放租,回報有4厘以上,但不會一筆過,因為利息低,可分開每250萬做首期。這個時刻就算要付重稅都冇辦法,我不會買股票,風險較高。早前一買比亞迪(1211),架車就爆炸,好慘。有多餘錢就及時行樂啦!」
張言銘:趁低吸納風險資產
康宏理財聯席董事張言銘認為,「隨着環球經濟復蘇,投資巿場氣氛轉好,我首選投資風險資產。上述投資組合有效分散風險,特別是看好股市走勢,趁估值仍偏低時入市捕捉未來的潛在回報。而較穩定的債券基金,能提供一筆流動資金,待樓市回落時可用作首期入巿。該投資組合在過往三年的每年平均回報有11.5%,預計未來仍可維持該水平。」
王美鳳:存款收息暫時避險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喜愛長線投資磚頭,收取正常有3至4厘的租金回報。但不會考慮在現況入市,等有適合水位出手。現階段會先避險,將350萬元先存入兩個按揭存款相連的綜合戶口,為已做落的按揭貸款慳息,變相有逾2厘息率回報,資金亦可靈活調動。餘下150萬元會投資如澳元等穩定的高息外幣,作定存收息。」
盧華基:受惠國策買中資股
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夥人盧華基指出,「這個投資組合的前提是今年兩會後內地將出台城鎮化新政策,即每個地方發展自有產業,不能與農民遷至城鎮的城市化概念混淆。除了44%投資高息股和人民幣產品保底,用18%來捕捉A股市場反彈,投資於追蹤A股指數的ETF。另18%投放在直接受惠國策的高增長板塊,但股份必須在過往一年有真正參與城鎮化建設,而且要將資源調撥發展東北三省、西部地區的行業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