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與「仆」 - 李碧華

「僕」與「仆」 - 李碧華

某回見內地電視台播放台劇,喚《愛情女僕》,因用的簡體字,成了《愛情女仆》,這劇沒什麼吸引力,主角亦平凡欠星味,也許與劇名貼切吧。
不過見「女仆」便覺好笑,必須是個很棒很有魅力的男人,才引致女人為他仆心仆命、仆倒去、仆低不怨……還肯當僕人奴隸,長期(別說終生那麼嚴重)侍候。
最新調查發現,英國人平均每周發生七尷尬,女性陷入窘境的情況比男性多三倍。其中包括誤發訊息、開會時肚子怪響、說壞話時當事人在身後、體臭、忘了拉褲鏈、牙縫有殘屑……原來最尷尬是「仆街」。以前還當粗俗詞兒,如今報上用作標題,例如富二代+白色粉末+迷銅+仆街,圖文並茂。當眾仆街固然難看,屢爬不起才更丟人。
大家習非成是,「仆」(音父)本不粗俗,為自由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多悲壯。見電視報導佔領中環行動信念,港人受盡阿爺欺騙威脅打壓,原來翹首等待的「真普選」只是一場夢,官逼民反,前仆後繼,去對抗一眾被閹割之奴才,「政治男仆、女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