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改變我。我天生是詩人,就像那些天生的瘸子、瞎子、和美男子一樣。」
西班牙天才詩人洛爾卡這樣告訴他的父親。
詩人芒克已許久不寫詩,他頂着詩人的桂冠,從七十年代至今。在他開始寫詩的年代還會因為言論掉腦袋,他倒是有高產的作品,如今詩人的文字要自由許多,他卻去畫畫了。
可他仍是天生的詩人,他追求字句的精美,色彩的平衡。他不擅談論往事,也更不樂於發表藝術的高見。無疑,年輕時的他們是迅猛激烈的一代,用全部身心追求天生就應該擁有的自由,用詩歌的方式去表達這種心情。隨之而來的亦有代價。他終身都貧窮,像大多數詩人一樣,永遠無法靠詩歌來養活自己。他們從不歸順任何一個能給他提供溫飽的體制,他們飽滿的激情只交給生活本身。
五十四歲他拿起畫筆,之前從未學過一天繪畫,但他竟然能靠畫畫養活自己和整個家庭。每幅畫三萬左右,一年能售出的畫足夠他過安穩的生活了。
寫詩,有甚麼錯
他六十三歲,最小的女兒剛剛出生七個月,他的第四任妻子曾是他畫展舉辦地的工作人員,在四年前。那時芒克和他的第三任妻子正四處旅行,並在杭州開了一間酒吧,名字叫「今天」。那裏往來的都是詩人。他們每天都喝醉到天亮,念誦着舊的新的詩歌。詩人不富裕,他每月簽出去的單要過萬元。
後來他離婚,再後來娶了現在更為年輕的妻子。
年輕時的芒克就是銀白的頭髮,眼神堅毅又多情,是人們能想像的詩人模樣 。他性格高傲,從不知如何向人示好。他有名氣,但最不願人們向陌生人介紹他時說:這是著名的詩人。「我就是個最尋常的老頭子。」
說來奇怪,七十年代的白洋淀,是大批北京知青流放青春的地方,多數人習慣了勞作,習慣了被動的等待發配的命運。他們幾個人,偏偏要寫詩。
「甚麼叛逆啊,只是想畫點畫,寫點詩,看着外國的詩人寫得好,我們也想寫,有甚麼錯呢,幹嘛這樣對我們。我們那時也根本不想反對甚麼,我們只是想要點自己的自由。當時那社會那麼愚昧,我們回北京呆幾天警察就要過來敲門,回來幹嘛?甚麼時候回去?一頓盤問。做人一點自由也沒有,誰受得了。」
詩人在做語言的探索,然而他們當時對自己的母語,連探索的自由也沒有。「我寫《陽光中的向日葵》,很普通的一首小詩,沒有影射誰,是人們自己強加給它許多的意思。」
在白洋淀插了七年隊,回城進了造紙廠當工人,他心心念念着還要寫詩,做詩刊。終於在1978年和北島一起開辦了《今天》詩刊。他的工廠讓他寫檢討,他不肯,自然是開除的下場。28歲這年,他得到了自由,但也失業了。三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失去公職等於自尋死路。1984年和作家阿城及日後名聲大噪的中國當代藝術教父賈憲庭開辦一家公司,項目是藝術造型。這個項目在當時的中國簡直是開玩笑。
後來就是慘敗收場,阿城去寫劇本了,賈憲庭照舊寫他的美術批評,芒克在復興醫院看了兩年大門,他還是寫詩。
畫畫,能生存
他的樣子好,穿衣體面,又常有名牌在身,「都是朋友送的。」他得意地說。他這輩子有很多朋友。
八十年代末期,詩人們四處逃散,他也曾在法國呆近一年,在各個城市做朗誦會,有些許酬勞。正值《今天》雜誌創辦十周年,他趕回來,沒多久就是八九事件,許多人很難出國了。老朋友北島一直在國外,他不想做異鄉人,「北京好混生活,並且還有朋友們,我離不開他們。」
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又開始遊歷世界,去許多國家參加詩會。在他的祖國,詩人窮得只剩尊嚴。畫畫是在2004年,艾丹(艾未未的哥哥)說:「寫詩一輩子都無法過上像樣的生活,你畫畫吧。」給他買了顏料畫布,「我自己沒錢買。」
有人說他的畫是另一種詩。他老實地說:「甚麼啊,才不是。詩太深了,詩是生與死,詩是千錘百煉。畫畫對我來說,就是一門手藝,能掙錢,能生存,跟打鐵弄鍋似的。畫畫的人沒想那麼多,都是你們給的意義,梵高畫畫的時候想甚麼了?他可能也不知道為甚麼要那樣畫。」
「詩啊,畫啊,你自己看就行了,別讓我來解釋。」恰恰有人喜歡,也許是因為他有名詩人的身份。「別跟我談藝術,人別太高雅了,人要真實地去活。把自己幹的事說那麼高級幹嘛。」
風流,能結婚嗎
「這可能是我大半輩子最為滿意的生活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掙錢生存。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我他媽從來不想發大財,我就想自在。我這輩子沒掙過甚麼錢,年輕時給別人做展覽,剛展一天就被警察封了。現在我畫畫,隨便寫寫東西,想出本詩集就能出,還要甚麼呢?」
他第一次畫展掙的錢,立刻付了郊區小房子的首期。後來離婚將房子給了前妻,他和現任妻子住在一個離宋莊不遠的出租公寓裏。
「我結了四次婚,有好多孩子。人家說我風流。風流的人能結婚嗎?我結婚是因為我要對人家負責任。人家喜歡你,真心對你,你幹嘛不娶她。我不反感家庭生活,一個人創作已經很孤獨了,回到家還是一個人也太淒涼了。」
現在知識分子氾濫,大家總指望着這些八十年代的風頭人物出來說話,他當不了意見領袖,他甚至在公眾場合開不了口。「眾目睽睽,說甚麼說啊,誰說服得了誰啊。人家又幹嘛要聽你的?我骨子裏不愛幹這個。再說了,幹嘛總指望我們這些老頭子,年輕人幹嘛去了?打電玩去了?」
詩會畫會統統不想參加,「沒甚麼好聊的,談過去有甚麼勁,那時我們就是不想種地打魚,於是寫寫詩,不想偷着寫,就辦詩刊,有人不讓弄,我們偏弄。就是這樣而已。」
小檔案
芒克,朦朧派詩人,畫家,七十年代初在白洋淀插隊開始寫詩,1978年底與北島創辦文學雜誌《今天》,曾在國內外出版:詩集《心事》、《陽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詩選》、《沒有時間的時間》、《今天是哪一天》,長篇小說《野事》,隨筆集《瞧,這些人》。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意大利、德、西班牙、荷蘭、瑞典、丹麥、希臘、俄文等。曾應邀訪問過法國、意大利、英國、西班牙、荷蘭等進行文化交流,曾在古巴、北京、浙江、青島等地舉辦個人油畫展。現居北京。
撰文、攝影:鞠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