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
上市分拆再上市,到底分拆對上市公司有甚麼好處呢?如香港電訊(6823)及太古地產(1972),分拆除了是大股東套現資金或為母公司減債外,更可令業務極為繁複的公司透過分拆重整業務,令投資者更易理解公司業務,並有效釋放業務潛在價值。
太地上市逾一年漲60%
由李澤楷任主席的電訊盈科(008),在2011年11月透過分拆香港電訊信託上市,李澤楷當時以電盈會「由一棵大果樹變成兩棵大果樹」來游說小股東贊成分拆。最終香港電訊以4.53元發售價分拆,上市一年多以來,累升71.52%至7.77元,市值亦升至498.58億元,較電盈市值約261.8億元還要高90.44%。
至於太古(019)在去年1月以介紹形式分拆出來的太古地產,其後太地股價節節上升,至今已累升59.62%至27.55元,市值已接近兩間太古,大股東施懷雅家族亦趁高位減持太地,套現超過100億元。
多個分拆例子中子公司上市後股價都不停升,是否代表獨立上市的子公司更具投資價值?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即使分拆的子公司業務收入較母公司高,亦不一定要「換馬」,「梗係揸住母公司啦!首先,大股東唔可以隨時賣股票,咁套現就要拆售。第二,賣得出去就即係嫌佢(拆售資產)貴啦,等佢賣完入賬,反映價值,等待再合適嘅時機再去賣股票仲好!」
事實上,不是所有拆售出來的資產都像太地及香港電訊般有升值潛力,像鷹君(041)於06年分拆的冠君產業信託(2778),上市後股價立即急跌逾一成,一手打破當時的分拆信託基金熱潮,其股價到今年仍未重回招股價。
分拆業務五大優點
(1)令集團業務重點明確清晰
(2)有利釋放各業務的價值
(3)吸引一些不熱衷投資綜合企業的投資者
(4)增加多一個融資平台
(5)大股東隨時可將上市公司作殼股出售
資料來源:綜合公司通告及市場人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