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專題:息魔辣招雙重夾擊<br>來季樓市黯淡

樓市專題:息魔辣招雙重夾擊
來季樓市黯淡

【本報訊】樓市飽受政府重稅政策以及銀行息魔兩路夾擊,第二季樓市陰霾密佈。自滙豐銀行率先將新造按揭利息上調0.25厘後,陸續有銀行加入加息行列,加息勢頭已成,對樓市具一定壓力。惟業界指,息口上升屬銀行自行調節,並非最優惠利率(P)調升,對樓市衝擊力度未必過大,樓價會調整卻難大瀉,二手買賣則勢陷入拉鋸局面。

記者:湯家明 林志光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指出,目前銀行體系結餘充裕,銀行原本未必有加息的逼切性,隨着銀行經營按揭生意的資本要求增加,近日樓市疲弱,加快銀行加息決定。

樓價受壓 但難大瀉

無疑息率轉向,必然令供樓負擔比率上升,惟是次加息僅0.25厘,平均實際按息達2.4厘,仍是過去10年來偏低水平。若樓價下滑5%至10%,已足可抵銷供樓負擔壓力,對借款人造成借貸風險未算很高;相反,她提議借款人可乘勢向銀行盡量爭取較短罰息期,待後市有轉向,業主可透過轉按,靈活調動資金。
再者,金管局已提高審批貸款的壓力測試準則,即假設利率上升幅度由2厘增至3厘,而每月供款仍不會超過家庭月入的60%,承造九成按揭物業,亦由早前上限600萬元降至400萬元,大大降低市場過度借貸風險。由於銀行同業拆息(HIBOR)或最優惠利率(P)未有上調迹象,樓價有下調壓力,卻難大瀉。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指出,是次加息屬預期之內,目前實際平均按息約2.181厘,相比90年代平均供樓利息10厘水平,仍算偏低,由於息口本身偏低,因而即使加0.25厘,心理影響大於實際,每月供款實際支出未致大幅提升。當然,息口趨升,連同壓力測試推高至3厘,入市門檻提高,踢走不少買家,窒礙樓市成交。

一手銷售條例 無礙賣樓

此外,本港樓市在政府已推出多項遏市措施下,本月一手市場買賣又開始進入全面規範時代。《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會在4月29日正式全面生效,政府於日內成立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會負責處理公眾對一手銷售的查詢及投訴、宣傳推廣及教育大眾應享權益、成立一手電子數據庫、和執法等事宜。該局會在條例生效前,向業界發出有關一份如何執行《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內各項條文的詳細指引。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該條法例對發展商影響也大,雖會在更透明的環境下被監察,但只要他們依法而行,應無太大困難,不影響他們賣樓部署。但他相信在執行法例初期,基於大眾對條例的認識未深,投訴或舉報也許會較多,不過,當法規運作順暢後,有關問題應可解決。
許智文指出,以往買一手樓較缺乏法規監管,市民或投訴無門或被置諸不理,就算地產建設商會有內部賣樓指引,但也只是他們「自己管自己」,就算不執行指引,大眾也無奈何。現有相關法例,並於本月底正式生效後,透過官方或半官方機構去執行,自然產生阻嚇力,消費者可在更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下買賣一手樓,得到最大保障。

王美鳳指出,樓市疲弱,是導致銀行加快敲定加按息的因素之一。 程志遠攝

新game出爐 ~ 快啲試下自己有無辦法上車啦!
【「樓」年運程小測試】
http://www.tomonews.net/game/hkhousing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