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局等四個部門昨公佈「香港清新空氣藍圖」,提出未來七年改善空氣污染的政策,重提更換柴油車、重組巴士路線及設立低排放區等措施,並於明年推出全新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取代現時的空氣污染指數(API),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明年更新的空氣質素指標(AQO)水平。措施成效有待引證,環境局承認2020年時路邊的二氧化氮濃度仍不能達到AQO要求。
空氣污染危害市民健康,現時的空氣質素指標過時及過於寬鬆。環境局已將更新AQO的條例呈交立法會審議,擬於明年正式採納全新的AQO。
政府四部門參與
昨日發表的清新空氣藍圖,目標是2020年時達到更新後的AQO水平。藍圖除了環境局外,是次更有運輸及房屋局、食物及衞生局,以及發展局參與,跨政策局應對空氣污染問題。
更新後的AQO一直被批評仍過於寬鬆,如微細懸浮粒子(PM2.5)只採納世衞最寬鬆的中期目標排放上限。
藍圖提出10多項區域及減排措施,但最終本港的空氣質素可能仍未能達到AQO標準,其中環境局估算,2020年時路邊二氧化氮濃度就不達標,估算二氧化氮濃度為每立方米80微克,是AQO要求每立方米40微克的兩倍。
目前API未能具體反映對市民健康的影響,環境局已決定明年推出全新的AQHI。分為11個級別的AQHI參考了世衞標準及本港近10年高污染日子的入院率數據,標準較現時API嚴謹。AQHI是一個預警指數,建議在空氣污染高或極高級別時,學校應考慮停止戶外體育課,僱主也要考慮有適當措施保護戶外工作的員工。
未提及基建影響
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指出,本港主要空氣污染物為可吸入懸浮粒子及二氧化氮,藍圖建議的措施希望減低這兩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她表示,雖然路邊二氧化氮在2020年時未能達標,80微克是「誠實的數據」,已經較前年濃度達每立方米超過120微克的水平大有改善。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指,藍圖涉及多個政府部門的協調,卻未提及如興建第三條跑道等基建對空氣質素的影響,擔心政府維持以往發展重於一切的方針,令措施淪為空談。
香港清新空氣藍圖措施時間表
2012年
•粵港訂立區域減排指標
2013年
•更換柴油商業車計劃
•重組巴士路線
•推行專營巴士低排放區
•減少船舶排放
2014年
•實施新空氣質素指標
•推出新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2015年
•達致2015年粵港減排目標
2020年
•達致清新空氣質素指標水平及2020年粵港減排目標
資料來源: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