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錢包或推共用平台

手機錢包或推共用平台

【本報訊】繼滙豐及恒生(011)後,花旗及在港有21間會員銀行的發卡機構銀通,亦擬於今年內推出手機錢包服務,即客戶可以手機「嘟」信用卡付款;金管局亦將與銀行公會就有關技術的操作及保安措施進行討論,冀今年下半年可落實統一的指引及標準,令手機錢包在本港的使用更為廣泛。

可達到一機多卡

根據目前資料,滙豐的手機錢包服務只適用於iPhone,恒生則與三星手機及和電(215)旗下3香港合作。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昨表示,希望發展一個共用平台,即手機錢包服務可應用於所有型號的手機及電訊商,並可使用不同銀行所發行的信用卡,以達到「一機多卡」效果。不過金管局沒有計劃成立一個官方平台,冀透過巿場主導,建立共用平台。
目前已推出或快將推出手機錢包的銀行,已建立自己一套服務平台。被問及有關銀行會否不參與共用平台,令「一機多卡」不能實現?彭醒棠表示,相信銀行為了爭取廣大客戶群,會陸續加入共用的手機錢包平台,「(銀行)自己嘅商業考慮,係推動互聯互通嘅最大動力。」
滙豐去年底推出的手機錢包服務,每次交易金額上限500元。金管局金融基建發展處主管李樹培指出,目前當局對有關服務的交易金額,同樣是以500元作為上限;但彭醒棠補充,日後或可由銀行自行決定交易金額上限,即每宗以手機「嘟」信用卡的交易金額,有望放寬至500元以上。至於用家關心的保安措施,金管局將與銀行公會參考顧問公司建議(見附表)。在指引出台前,銀行若打算推出手機錢包服務,事前亦須與金管局商討,並向金管局呈交專家進行的獨立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