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即化身外交大使外訪多國。其中,外訪俄羅斯、非洲備受矚目,今次更破例有國家主席以非洲作為首巡目的地。習主席此行,意味在背後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資源外交,將成為中國未來主題。
為突破資源困局,中國近年積極在非洲擴大勢力,發展貿易。自2000年以來,中非貿易額已增加20倍,去年達到1,984億美元,中國連續四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目前在非洲投資已經超過200億美元。習近平首訪選非洲,除了顯示對中非關係的重視外,亦希望改善中國在非洲形象,推動資源外交。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資源消耗型經濟模式一直需要依賴大量資源投入,而中國的城鎮化進入加速階段,對資源的需求只會更高;另一方面,歐美日等國家在此方面對中國多加防範。資源短缺、依賴度高是中國未來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中國近幾年開始推行資源外交,但效果差強人意。除收購海外資源處處受阻外,多種原材料如銅、鐵礦石的價格亦受制他人。
習近平與多國簽訂多項資源協定,雖然未知習近平他朝的外交能否取得成果,但已彰顯決心,資源供應問題或有較大機會改善。受制目前困局,受鐵礦石價持續上漲拖累的鋼鐵業,今時今日成為最大受害者,倘纏繞中國多年的鐵礦石供應問題能透過外交改善,鋼鐵股長遠有機會起死回生。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