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請示,晚滙報 - 心台

早請示,晚滙報 - 心台

梁振英承認,自己在政府正式公佈開徵買家印花稅前一天晚上,曾經致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但習慣咬文嚼字的他堅稱,自己並非向王主任「請示」,而只是「知會」而已。
對此,筆者毫無保留地相信梁振英先生的說法。讀一讀中國的近代史,就知道「請示」並不是在晚上進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間,舉國群眾為了表明對毛澤東的忠心耿耿,於是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進行所謂「早請示、晚滙報」的制度。所謂「早請示」,即公務員、工人、學生甚至精神病院中的病人,每天清晨都需要在毛澤東的畫像列隊,請示一天應該如何度過,並且朗誦《毛語錄》以及高歌《東方紅》;到了晚上,人們又必須再次在毛澤東畫像前集合,滙報這一天的表現,向毛澤東的畫像進行懺悔,並且高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由於梁振英致電王光亞是在晚上,因此屬於「晚滙報」而非「早請示」。
去年,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涉嫌偷步賣樓,當局曾經多次表明,所有行政會議成員都是在印花稅調整政策公佈前一刻才得以知悉,因此不存在利益衝突。但原來港澳辦早在政策公佈前一天已經知道,比行政會議更早一步。誰正在香港垂簾聽政,實在一目了然。不管是早請示還是晚滙報,其實都證明梁振英並非香港的行政長官,而只是中國的行政助理而已。
除了印花稅,在其他本港事務上,梁振英很可能也需要進行「早請示,晚滙報」。例如對於限制奶粉出境政策,王光亞與建制派議員在本月二十四日進行午膳期間表示,該政策影響到他的孫子。而就在同一天,梁振英接受電視訪問的時候就表明會在適當時候取消該政策。愛屋及烏,愛國愛港的梁振英原來同時也關愛着主任大人的孫子。當然,一個人愛別人的孫子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他樂於做別人的孫子,則未免太過令人惡心。自己做孫子就算了,假如他還要強迫全部香港人都變成別人的孫子,則必定會令人神共憤。

心台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