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1年泰國洪災,造成數以百計人命傷亡。香港大學園境建築學系九名同學去年赴泰國湄南河視察,親身與當地官員和居民傾談,了解泰國地型和水利規劃,返港後以設計多個解決方案,冀助泰國農民避過水劫。
視察湄南河水利系統
三三四新學制實施後,大學課程有更多時間體驗學習,港大園境建築學系去年與曼谷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合作,由何耀棣體驗學習中心撥款七萬港元,資助九名同學及助理教授鄧信惠到清邁,與當地大學園境系學生前往湄南河,視察河堤、水閘、水塘,收集資料並了解居民的實際需要,對泰國地型、氣候、水利系統等有更深認識。
學生返港後設計出多個解決洪災的方法,並提出多項細節意見。Tamsin是其中一名學生,她注意到當地工業區總直接將洪水泵到高牆外圍的農地、住宅區,做法較自私,建議可在區外再建一道牆,形成8米闊的水溝,既可排洪亦可儲水;也有同學建議由農家自行儲水灌溉,讓水塘、水壩專注抗洪,適時排洪,儲水池更可用作養魚養蝦。
學生完成初步設計方案,邀請泰國學生及當地水利工程人員來港聽取意見。泰國學生說,泰國年年水浸,當地人「有水就走」已習以為常,故對這批「局外人」的觀點感到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