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中環】佔領中環三名發起人昨發佈信念書,啟動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的牧師朱耀明強調,佔中精神是「以善勝惡」,信念書訂明運動「絕對非暴力」,即使參與者面對當權者拘捕甚至暴力對待都不會反抗。他們希望召集最少一萬名願意為香港和下一代付出的市民,以身試法爭取真普選,打不還手,「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記者:白 琳 林俊謙
三名佔中發起人為朱耀明牧師、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和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朱說:「我哋唔會打倒任何人,唔會反抗任何政權,反之要堅定守法,以自己嘅身為法,去反映制度不公義。」他希望喚醒港人:「我哋唔係咁軟弱無力。」
透過無私犧牲顯示不公
信念書訂明運動包括四部曲:簽署誓約、萬人商討日、公民授權和公民抗命。公民授權或以電子公投或議員辭職變相公投進行,原則是民間或政府方案都須經市民授權。若果政府方案不符合普選的國際標準,萬人將佔據中環主要道路,但必定預留緊急通道。
朱堅信非暴力抗爭不應引致暴力,簽了誓約的參與者應互相守護,不讓身邊人受暴力對待或以暴力還擊。戴將以法律形式草議誓約,預計5月舉行千人小型商討日,明年年初萬人商討日。
戴耀廷指出,信念書的對象是全香港市民,參與者不設年齡限制,但特別希望40歲以上港人反思,「你想下一代生活喺乜嘢制度?你願唔願意為普選付出代價?我對香港人係有信心,雖然好多人經濟為主,但係心裏渴求公平公義。」他不諱言,佔據馬路是「博拉」,參與者須衡量能否承受被捕甚至入獄的代價。
戴續稱,違例公民抗命旨在把政改議題與現有制度相扣,透過公民無私犧牲凸顯制度不公義,這是馬丁·路德·金模式,遊行絕食未能產生此效果。他又指佔中的「中」是中環和中間派,「透過公民抗命取得中間嗰班人認同,令佢哋重新思考普選問題。佔到中間派嘅心,就成個香港佔晒」。
對於期望最少一萬人參與,戴解釋,是以每四名警員搬走一個示威者估算,「一萬人就要四萬個警察先搬得走,但香港冇四萬個警察,數量咁大先有足夠政治壓力同社會能量。當旁觀者都醒覺,當整個社會都同政府不合作,香港就成為一個不可管治嘅地方,政府代價將會更大。」
與京談判工作留給政黨
陳健民指,與中央談判的工作留給政黨,三人不會參與。他認為最溫和的泛民黨派都不會接受提名委員會篩選特首候選人。現在香港到了關鍵時刻,萬一錯失良機,最快到2024年才有機會普選立法會。很多中年人對政局厭倦,開始討論移民,「到時年輕人激進化,中年向後退。大陸有毒奶粉、假雞蛋,畀假普選香港人,全世界都睇唔起我哋國家」。昨日的記者會在佐敦一教堂舉行。朱說,這是三人屬意的起點,從十字架代表的犧牲精神出發,「如果唔係心懷愛意,就會出亂子」。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簡稱:和平佔中)
這個運動的起點是我們對香港的關愛。我們相信只有公義的政治制度才能建構真正和諧的社會。這個運動的目標是要爭取2017年普選特區行政長官。我們認為這運動的成敗取決於公民的覺醒。為要喚起公民的反思和參與,我們必須進行對話、商議、公民授權和不合作運動等。我們會像傳道者般,積極與不同群體進行對話,把民主普選、公平公義這些普世價值傳揚給香港人,並希望他們願意為了在香港的制度和社會落實這些價值而付出代價。
這運動是由認同其信念者聯合組成的,他們為了實踐理想而願意共同承擔責任。參與行動與否,單純是個人的決定,而非由任何組織或政黨主導;也非由任何人帶領。這運動是由個人在其所屬的群體自發組合而成的。
這運動有三個基本信念,凡認同者都可以參與:
一、香港的選舉制度必須符合國際社會對普及和平等的選舉的要求,包括:每名公民享有相等的票數、相等的票值和公民參選不受不合理限制的權利。
二、透過民主程序議決香港選舉制度的具體方案,過程包含商討的元素和民意的授權。
三、爭取在香港落實民主普選所採取的公民抗命行動,雖是不合法,但必須絕對非暴力。
這運動主要包括四個步驟:簽署誓約、商討日、公民授權和公民抗命。
經過商討日和公民授權後,此運動會對2017年特首選舉提出具體方案,假如有關方面漠視公民的民主訴求,提出不符合國際普選標準的選舉方法,我們會在適當時間進行包括「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參與這行動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參與方式:
一、支援那些進行公民抗命行為的公民,但自己無需進行違法行為;
二、參與公民抗命的行為,但無需主動自首或放棄抗辯;
三、參與公民抗命的行為,並之後會主動自首並於法庭不作抗辯。
我們期望最少有一萬人本着良知的呼喚,按其處境投入運動各個環節,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