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文最後一句寫下:「佔領中環,等我。」點知同日竟有本報早前與我所做的訪問一併刊載,內容也就是圍繞一個核心──「中環」。看來有些事情,終究是避不開,逃不了,也何必開定後門仲話要「等」,都足足等咗廿九幾年。立此存照,上面那句改去一字:「佔領中環,有我!」或這會驚動一些人,其中當然包括我司的公關大員。
其實訪問那天,我堅拒有人同行,說實話也就是免得禍及公關同事。照顧我的真身,自是她們責無旁貸的份內事,惟虛擬的「盧生」行事,總不該將一眾也扯下水。對於諸位護駕心意,最終亦只有「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以應。講實話,那天獨個兒徒步走到遮打花園,心裏都真係忐忑,也不知到底自己是否已準備好以身試法,所謂「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大抵意思就是這樣。而「佔領中環」由一個倡議、一句口號、一個形式開始,極速發酵蔓延,始料未及。非只港政,連中央要員也忙着明處放聲,暗裏發功,想想可知,是次運動必然是觸動當權者的大條神經,不然怎會如此反應。
反之,以我一貫有前無後的性格,今日都要思前想後,有所保留,可知此事風(應該是「凶」)險。投資界其中一條玉律,或只是口簧就係:「風險越大,回報越高」。而去到我這般年紀,又總算有些少累積、一啲牽掛,都真係犯不着走去搏命,仲要唔知搏乜?起碼身家一定、絕對、100%唔會因此而多咗,咁犯老本嘅嘢,認真不划算。
相信香港值得更好
事實如此,不過其他咪一樣?有番咁上下嘅,驚會少咗個「崩」,又想多一個零,點會「佔領」番自己條財路;冇嘅,又話要等有多番少少,先至再諗其他嘢,「中環」從來只能從對岸仰望;中間唔上唔落,沉默的所謂大多數,疲於供樓、幫個仔爭入名校、報興趣班,無非想個仔有日可以喺「中環」揚名立萬,又豈會倒自己米。既然大家都唔覺得有問題,咁點解有啲人要去搞咁多嘢?我其實唔識答,正如我唔知點分「愛國愛港」?但都仲係分到咁多年我哋喺邊度原地踏步,而我始終相信香港值得更好,亦信人生真係要做的「對」事不多,縱然「錯」做又如何。
最後還得交代一下,「退休或被退休」之後,我也只是一個人親赴中環,當然這亦會視乎盧太是否仍在職,若然佢都辭埋份工,我應該有伴。唔係嘅話,我會畀佢知,到時我應該會靜靜地坐喺蔡東豪隔籬,雖然睇怕嗰陣,都唔會點靜,情況猶如細個讀書,啲同學仔坐埋就自然會掛住傾偈。關於呢點,蔡太亦真係可以放心,將咁重要嘅坐枱責任交畀我。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