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處填海 起港珠澳橋 建第三跑道<br>西部水域無日安寧

多處填海 起港珠澳橋 建第三跑道
西部水域無日安寧

【本報訊】梁振英政府提出要填海造地,多個環保團體昨日發表聯署聲明,要求在填海擬選址的本港西部與中部水域,推行策略性環境評估,研究當區環境承載量和各基建的累計影響;又要求立即進行長遠人口規劃的全民諮詢,考慮本港的最終人口承載量,否則盲目填海應付新增人口是治標不治本。
記者︰梁德倫

地球之友、綠色和平、環保觸覺、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綠色力量、綠領行動、世界綠色組織、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及機場發展關注網絡,昨發表聯署聲明回應政府近日展開的第二階段維港以外填海公眾諮詢。

環團促檢討人口承載量

各環團表明,當局聲稱只會在對生態影響低的地方進行填海,但事實上部份選址包括龍鼓灘、小蠔灣及欣澳一帶水域,都可見中華白海豚蹤迹,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政府稱海豚甚少在附近出沒並不正確,「我研究海豚17年,每個星期出海一次睇海豚,好多時近岸都見到海豚出沒。」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周月翔指,環團並非逢基建項目都反,但當局從未檢討在西部水域及北大嶼山一帶的基建項目影響,「嗰度好似一個電飯煲咁,你已經擺咗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又話要起第三條跑道,又話要填咗東涌東、西,又要填小蠔灣同欣澳,根本擺唔落咁多嘢,最後只會爆煲。」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稱,政府過往只推算未來十年、廿年的人口增長,卻從未檢討香港彈丸之地最多可容納多少人口,環團認為盲目填海無異是飲鴆止渴。洪家耀說,當局早前立法禁止拖網捕魚,但卻又填海破壞海洋生態,「根本係自相矛盾,唔同部門好似鬥快去推基建項目咁,先過關就可以唔使理之後嘅項目點先過到環評。」此外,中文大學旁邊的馬料水由於擬填海建住宅,惹來師生抨擊,使大學日後只能被大堆高樓大廈包圍,日後中大不能再擁抱青翠綠山及面向海港。有中大生更製圖希望政府三思,避免城市發展步伐過快,沒有留下喘息空間予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