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定義
全球暖化是指地球的大氣溫度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持續上升的現象。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兩倍,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中,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預計2000年至2100年全球氣溫上升超過攝氏1.1℃)
全球暖化的成因
‧溫室氣體的排放: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能吸收熱力的氣體,包括水氣、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積極發展工業,燃燒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的增強:溫室效應是指太陽熱力照射地表時,部份折射回太空,部份熱力被地表和大氣吸收,令地表保持溫暖。隨着溫室氣體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和保留了過多的太陽熱力,增強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整體氣溫上升
全球暖化的影響
a)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1. 地球溫度上升,喜馬拉雅山、格陵蘭、南極等冰川開始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受鹹潮威脅,甚至可能遭受淹沒
2. 全球主要人口生活於沿海地區;而國際頭15大城市中,11個位於沿海地區。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及黃河三角洲的城市群,將備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只要海平面上升多一米,島國如馬爾代夫(海拔一米)會被淹沒。另一些太平洋島國也會被淹沒
3. 假如整個南極地區的冰原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62米,淹沒上海(平均海拔四米)、東京、紐約、倫敦、香港等大城市。全球暖化導致的冰川融化,不但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威脅人類生存
b) 損害物種多樣性
1. 海洋由於吸收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令海水酸性增加,不僅改變全球海洋的化學成份,更令海洋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威脅
2. 珊瑚礁、紅樹林、熱帶雨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威脅,植物及動物因不能適應氣候轉變而死亡,損害生物多樣性
3. 寒冷地區的物種未必能適應溫度上升而死亡,例如企鵝、北極熊等
c) 危害人類生存:
1. 氣溫上升導致細菌滋生速度加快,每年因氣候變化導致瘧疾、傳染病而死亡的人數將會持續增加,對公共衞生範疇造成嚴重威脅
2. 海平面上升亦會污染地下水。泰國、中國、越南以及一些島國正面對地下水污染問題,威脅各國人們的食水安全
3. 稻米是全球過半人口的主要糧食,但稻米對溫度改變非常敏感,平均氣溫的增加將會損害稻米的生長,造成嚴重糧食失收,威脅糧食供應穩定
d) 導致天氣反常
1. 全球暖化導致天氣反常,熱浪、乾旱、暴雨、颱風等極端氣候災害越來越頻繁,人類生命和財產損失增加
2. 以中國為例,過去50年來中國長江中下游等地區的暴雨明顯增加,但北方省份卻連連發生旱災,連少有發生旱災的南方也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颱風卻重創東南沿海地區。反常天氣不但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更威脅受災地區的居民生命安全
面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眾多嚴重威脅,我們需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解決其根本原因──溫室氣體排放。由於主要的溫室氣體源自燃燒化石能源,因此減少使用化石能源,改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是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好處
‧潔淨能源:可再生能源屬潔淨能源,無需通過燃燒來產生電力,因此不會釋放二氧化琉、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能紓緩溫室效應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屬取之不盡的能源,自然界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補充。例如太陽能源自太陽,可獲得長期供應,科學家估計太陽仍有50億年壽命
‧使用安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過程並不需要燃燒,例如太陽能利用太陽能集熱器發電,不涉及燃燒環節,相比起核能、燃煤或石油,太陽能更為安全
‧供應方便:世界上不少地區發展落後,缺乏電力基礎設施,中國至今仍有超過1,000萬人缺乏電力供應。部份可再生能源能為這些偏遠地區提供電力供應,太陽能無需鋪設長途電網,有效解決偏遠地區供電困難問題
‧毋須運輸:無論煤炭,石油,天然氣都涉及龐大運輸成本,但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直接在本國生產電力,毋須運輸原材料,節省運輸成本
‧自給自足能源:化石能源在全球分佈不均,例如石油集中在中東及北非一帶,能源過份依賴外來供應,增加了經濟和國家安全風險。但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下,能源上能達至自給自足,毋須依靠外國的能源供應,減少對外依賴及威脅
結語
可再生能源不但能減少使用化石能源所帶來的環境損害及全球暖化,同時能帶來眾多的經濟及國家安全利益。可以預見,隨着科技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問題將會被逐步解決(如發電效率低),最終會取代石油及煤炭,成為世界的主導能源
撰文:Hong Sir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周二至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