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儲局也扶貧? - 丘亦生

金融雲端:儲局也扶貧? - 丘亦生

貧富不均惡化,早已是公認的全球化現象,但甚少會成為央行關注的課題,因為央行關心的最多是餅能否做大,而非如何切餅,不過最近三名美國聯儲局女將,不約而同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辭,對貧富懸殊表現肉緊,有外資行更因此揣測,儲局會否把貧富不均,列為日後出招時的考慮因素。即係連金管局也扶貧!莫非世界真係變咗?
近期三名儲局女將包括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理事杜克(Elizabeth Duke)及理事拉斯金(Sarah Bloom Raskin),在不同場合發表演辭,齊心關注美國貧富不均現象,其中耶倫是接替伯南克出任主席大熱,所以三朵金花的言論份量不輕。所以瑞信經濟師發表報告,揣測儲局會否在制訂貨幣政策時,連帶考慮貧富不均的因素。

貧富差距大 憂社會不穩

儲局向來只關心通脹及做大個餅,為何突然會對分配是否公平上心?查實貧富不均持續惡化,不但會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及潛在生產能力,而且也會帶來治安、健康及低儲蓄率等問題,這些因素是社會不穩種子,長期失業更會慢慢變成結構性問題,不利婚姻及子女成長。再者,在貧富懸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及人對制度的信任也會較差,而信任恰好是市場經濟的潤滑劑。
儲局三女將的關注點,還在於現今的監管環境下,低下階層若再向下流,會令銀行進一步收緊其借貸條件,令其絕緣於按揭及消費信貸市場,消費力及置業能力進一步轉差,引發惡性循環。杜克3月初便指出,銀行對低下階層的借貸越趨審慎,甚至會影響青年組織新家庭,以致2006至2011年的新家庭數目,較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任何五年均要少,而這些新家庭在居住考慮上,也傾向租多於買,而這將遏抑住屋需求。
過去聯儲局的政策目標,是控制通脹及全面就業,另一個不掛在嘴邊但照做的,則是維持金融系統穩定。我當然不會天真到以為,儲局會把貧富不均當成政策目標,但會否在施政時作為參考,仍然惹人遐想。
財富再分配從來是政府的財政政策範疇,透過稅收及種種福利、教育措施,達致均富的目的,但現在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而且預算被共和黨鍊實,根本無計可施,要去打儲局主席伯南克的主意,反映的可能只是白宮的一籌莫展。
不過,就算伯南克有心,但是否有力也是一大疑問。伯南克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曾被問及儲局能做甚麼,去促進一個更平等的經濟。他當時說,最佳的做法是刺激就業,給予國民機會賺錢改善生活。實際上,他的工具箱裏,能針對貧富不均的工具,着實抓破頭皮也想不出。

儲局谷經濟 如落井下石

然而,這不代表聯儲局的政策,對貧富差距沒有影響。事實上,雖則全民就業是儲局的政策目標之一,但儲局沒有直接谷就業的手段,靠的是先谷起經濟。從過去經驗看,是儲局屢屢谷起經濟,職位卻沒有起色,Jobless recovery不時出現。企業坐享低息谷起盈利,企業高層花紅先行復蘇,但就業跟工資卻追不上,甚至遠遠落後於生產力的增幅。肥上瘦下,意味「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儲局的政策,雖然無意令貧富差距惡化,但客觀效果卻一樣。
儲局的政策傳導途徑,也有先令富人受惠的傾向,然後透過滴漏效應,令大眾受惠。如伯南克常掛在嘴邊的一個途徑,是以量化寬鬆谷起股市,令有股票資產的人荷包先腫脹,再透過其增加消費來幫其他人。不過,谷起股市容易,惟令其他人雨露均霑卻不容易。又如儲局在危機中不斷注資拯救銀行,有關做法雖然是保住金融體系的穩定,但實際上卻是令置身最富有1%階層的銀行家繼續出花紅,拉大貧富差距。
另一方面,儲局過度寬鬆的政策,若激起過度的通脹,也會在客觀上引發財富再分配。無資產者、靠儲蓄過活者、退休者面對雞碎咁多的利息,購買力不斷被通脹蠶食。雖然會否令整體貧富差距惡化不是顯而易見,但富人較多手段對沖通脹,卻是不爭的事實。
或許,伯南克或耶倫對如何紓緩貧富差距,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覺得,只要儲局落藥時不再落井下石,就已經阿彌吉諦。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