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滙豐是贊助商,但七欖絕對沒有學渣馬,七欖依然是香港國際七欖,雖然只是小小的堅持,可讓人舒服。
銀行應該學滙豐,不會賺到盡,用冠名攞晒彩。七欖真正有叫座力,辦得相當成功,是自由行蹂躪下特區還保持一貫國際風采的僅有大賽。光是一場七欖,大球場已賺回全年利潤。渣馬又點?講來講去,跟田總關係混亂不清,贊助左口袋歸右口袋,帳目顛倒,招人話柄。
馬拉松愈來愈hit,但參加者業餘到在起跑線爭相用手機自拍,連累別人仆街。這樣的新聞,應該會愈來愈多。不是低俗估計,可見的未來,渣馬招攬內地鐵腳加入,自由行演變成自由跑,連跑道也搶,本地薑遲早冇碇企。七欖的港隊有主場之利,其他勁旅亦有不少粉絲,一場七欖,擁躉高調佔領了銅鑼灣,澳紐英葡和威爾斯口音英語此起彼落,嘉年華氣氛掩蓋了對面海廣東道習近平腔普通話。那一刻,坐着的士在車龍中龜行,竟然有七分達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