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患,往往是運動員最難防禦的對手。「LJ」拉利莊遜(Larry Johnson)就是被傷患折磨的經典例子,受困嚴重背傷,LJ匆匆結束他10年的NBA生涯;但他給予NBA的衝擊,還有投入3分後雙手做出「L」的手勢,仍然深深留在不少球迷腦海中。
LJ身高6呎7吋,在NBA擔任大前鋒是完全undersized,幸好一身如鋼鐵般的肌肉,讓他在籃底無往而不利;LJ也要多得自己人生第一個興趣:拳擊。
於德州泰勒市長大的LJ,第一次苦練的運動不是籃球,而是拳擊,他在初中開始練習了5年拳擊,成長期接受的重量訓練,遠比籃球員高;結果令他的二頭肌強勁如一架重型坦克。不過踏入高中,LJ從籃球與拳擊中選擇了前者,終於也讓NCAA及NBA出現一頭籃底猛獸。
與莫寧撈亂骨頭
LJ在NCAA最為人津津樂道是,領名氣一般的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UNLV)打入決賽,並以103:73重創名校杜克大學,至今仍是NCAA決賽最大勝差。91年順理成章以狀元身份加入黃蜂,就算他加入NBA時,被批評身材過矮,但仍然以平均19分及11個籃板球,成為當季最佳新秀。可惜一山不能藏二虎,92年黃蜂以榜眼權選入莫寧,原本這對應該是聯盟最聞風喪膽的內線組合,卻因互不相讓,弄至拆夥離場。
雖然LJ與莫寧的不和,導火線是LJ獲得巨額合約;但其實他的離隊,與93年12月LJ對活塞時背部重傷,導致椎間盤突出有關。該季他休息31場後,94年夏天還勉強為美國隊出戰世錦賽,結果背傷揮之不去。
服止痛藥強上陣
96年黃蜂將LJ交易至紐約人,深受背傷困擾,LJ未能全場在內線抗衡,但憑拳師出身的鬥志,他卻苦練了3分外投,成為他另一個殺着;他每射入一球3分,都會用雙手做出「L」手勢,向球迷顯示「LJ不死」。但為了克服痛楚上陣,LJ只能依賴高劑量的止痛藥,當時紐約人教練雲根迪說:「他就是一位戰士,我不相信任何人可以捱得住這樣痛楚而繼續比賽;LJ對他的籃球信仰可謂完全奉獻。」
LJ的10年NBA生涯,讓球迷留下不少回憶,包括在季後賽與宿敵、熱火中鋒莫寧揮拳相向,以及99年東岸決賽對溜馬時,為紐約射入3分兼博得1個罰球,成就「絕殺4分打」,並助球隊以92:91贏波。雖然紐約人最後在總決賽不敵馬刺,但其表現已值得球迷尊敬。
退休後的LJ不愁寂寞,先於07年完成UNLV的大學學位,並於去年加入紐約人,專責球員發展及商業事務。文: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