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所醫:長者與柏金遜症

老友所醫:長者與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其中一種長者腦部慢性退化疾病,患病率在中風及腦退化症之後,發病比率約為每10萬名人口中有20人,以65歲以上年齡層佔較高比例。
分原發性及繼發性
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類,前者是指患者腦內基底核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系統功能受損,導致傳導物質多巴胺水平減少;至於繼發性柏金遜症,成因可包括藥物(如長期服用部份止暈藥及精神科藥物)、毒性物質(如長期接觸農藥等)、腦部受創、腦炎、腦瘤,以至中風後所出現的後遺症等。
柏金遜症的典型症狀,包括在靜止時手部震顫(初發時通常出現在一側的上肢,繼而影響其他肢體,甚至全身肌肉)、肌肉僵硬、活動遲緩,以至走路時平衡力變差、步態不穩、容易跌倒等。要留意的是臨床上也有部份個案是在出現以上典型病徵前,已先有其他的症狀出現,例如嗅覺變差、大便不順、睡眠質素受影響,以至出現情緒失調問題,如抑鬱症等。
醫生在診斷時,要先找出個案屬原發性抑或是繼發性,排除了各類繼發性因素後,可透過適當的藥物控制此病的病徵,配合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心理輔導等,協助患者維持生活質素。
撰文: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江明熙
學會網址︰ http://www.hkgerisoc.org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