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院生意差 擬加價救亡

浸院生意差 擬加價救亡

【記者陳凱迎報道】政府實施零雙非重挫私家醫院生意。被稱為「生仔工廠」的浸會醫院,今年首兩個月均錄得虧蝕,分娩個案由去年每月1,000宗大減至現時200宗,該院更預料,未來兩年財政儲備由27億元降至18億元。該院為救亡,除將購買作後勤服務的商廈單位出租,今年中亦會加價5至6%,另將產科病床改收外科症,擬轉型為癌症中心。
停收雙非對私院的影響浮現,浸會醫院行政總監陳崇一昨坦言今年或有赤字,「收入會有下調,最明顯係冇咗以前收雙非嘅行政費」。該院於實施零雙非前,每月有1,000宗分娩個案,今年每月數字只剩以往的兩成,首兩個月已錄得虧損,直至本月病床預約率才見回升。
陳說,原有的153張產科病床已有逾半改為接收外科手術病人,但產科並無裁員,當中少於一半的護士及支援人員調至其他部門。為求轉型,浸院亦斥資逾8,000萬元購買六部儀器,包括一部正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儀器,擴展核子醫學中心,加強放射診斷及癌症服務。
陳預計,上述服務發展連同通脹,會令浸院現有的27億元儲備,於兩至三年間跌至18億元,當中主要是原有的12億元現金儲備料會跌至約3億元;包括該院正興建的E座用地,近年購入總值達15億元的工商廈則維持不變。

各服務平均加5至6%

其中一個位於觀塘的單位已放租,原計劃遷至該處的後勤服務轉搬至企業廣場。有關單位租金每月40萬元。此外,浸院計劃今年中各服務平均加價5至6%,個別手術費加幅較大。
至於雙非孕婦衝閘分娩問題,浸會醫院醫務總監余惠賢指,該院今年至今接獲三宗相關個案,全部人到達該院時已穿羊水及子宮開始收縮,當中兩人順產,餘下一人懷雙胞胎,需剖腹分娩。所有個案均有呈報衞生署及入境處,各個案亦需支付5萬元的緊急分娩附加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