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3歲男童的家人聽取兒童脊椎神經疾病權威教授建議,以為接受「近乎零風險」的顱頸融合手術,怎料男童手術後死亡,死因庭昨展開研訊。男童母親昨在庭上提及當日經過時,忍不住哭起來,並質疑醫生沒確切向她解釋手術的風險。
死者母親鄭妙華指2010年底,發現兒子張睿霆睡眠時有鼻鼾聲,擔心遺傳張父的睡眠窒息症,故帶兒子到瑪嘉烈醫院檢查,意外發現死者的兩節頸骨有空位。院方遂轉介兒子到屯門醫院。
至11年7月1至26日,張母四度與屯門醫院腦神經外科醫生黃瑞濤會面,黃告訴她其子的頸骨有機會壓着神經線,建議張母接受由彭姓外國專家主理的頸椎手術。張母對手術有心理障礙,惟黃建議先與彭見面。
張母與彭教授於8月1日會面,並向彭查詢手術風險,彭即作「零」的手勢狀,她認為即風險近乎零。張母引述彭指,兒子於手術後須休學一個月、一年不運動及佩戴頭架,往後「乜嘢運動都做得」。張母聽罷便決定做手術,惟簽署手術同意書前並沒有細閱。
拔喉後突心跳停止
張母指,手術前一日,黃向她講解手術後會送他入深切治療部,並着她放心,「Jason(菲律賓人質事件傷者)都住同一間房。」根據庭上證供,曾為Jason動手術的方道生醫生,亦是為死者動手術的醫生之一。同年8月4日,死者經歷約11小時的手術,彭與黃更當面通知她「手術成功」,豈料15分鐘後,黃再向她說「拔喉時(死者)面有少少腫」。約3小時後,醫生告知張母其子拔喉後突然心跳停止,被送往深切治療部,須靠儀器協助呼吸,腦部曾受大傷害,延至同月22日早上死亡。研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9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