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atini是其中一家香港最著名的意大利餐廳,或說是全世界,也不為過。眼前這位85歲的伯伯,就是餐廳創辦人及世界名廚Silvestro Sabatini。談美食,他說繁複的技巧不重要,去到最後總要去蕪存菁。意大利菜的精髓是甚麼?「Genuineness, Quality and Simplicity.」即是真材實料、高質及簡單!
記者:何兆彬 攝影:潘志恆
為碟餸不惜工本
Sabatini也許是城中最著名的意大利餐廳,其消費並不便宜,但這世道,貴不代表好,吃過Sabatini卻很少有人不滿意。深入採訪,先發現它的做法近乎不計成本,番茄、海鮮等材料由意大利空運來港,至於Pasta,不是來自意大利,就是用意大利的麵粉自家打成!就是小小一隻雞蛋,都空運來港,每隻價值$7。算一算,那數百元一道菜,並不昂貴。
Sabatini由三兄弟創立,大哥早在1992年去世,訪問二哥Silvestro Sabatini老先生,外表嚴肅的他,卻十分親切。談意大利美食,記者問他:「港人談意大利菜,總想起意粉及薄餅。對你來說,世人是否對意大利菜有很多誤解?」「任何東西只要在世界流行起來,就會產生變化,就像美國薄餅,它與意大利的沒半點關係!」老先生笑:「但我認為,意大利與中國飲食文化有不少相似之處,我指的是概念。第一,兩國都歷史悠久;第二,兩國都是多民族及區域的國家,每一區文化都有不同。我們的菜是希望把食材的原味呈現出來,並提升其鮮味,我想中國菜也一樣吧。至於不少人認為意粉、薄餅便是意大利菜,我想就等於炒飯代表了中國菜一樣,炒飯當然是中國菜,但中國菜遠不只這樣!以Pasta為例,意大利就有超過200種!意大利菜又分南北,北方較冷,菜較豐富、較油、多吃鴨,以便保暖;南方溫度較高,味道較輕,帶點辣,多用烤法。」
談入廚,老先生知識廣博,但他強調到最後要做的,其實是簡化。「我們做的,就是選取最好的食材,再加點專門知識,把美味提升。」Sabatini曾在世界各地開設了共八間分號。今天好多豪華郵輪上都標榜有Sabatini餐廳,但,原來它們只是「借用」了Sabatini名字,與Sabatini家族無關,而日本的分店也經已售出,目前真正由家族營運的,只有意大利、香港及上海共三間。
開餐館住家菜搵食
這位由廚房仔變成世界名人的老先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出生,當時歐洲剛經過大戰,百業蕭條,出城時他只有14歲。「父親是農夫,我們住在羅馬城外的小鎮,生活艱苦,但很快樂,我記得父親總教我們家庭、工作的價值。戰後的生活不好過,工作機會也不多,所以我們幾位年輕人就出城去了。」他們由父母身上,學習了基本的廚藝,「戰後物資匱乏,基本上都是吃蔬果,但烹調的方法千變萬化。特別值得一提是我兩位叔叔,在我年幼時,他們就自己釀酒!我在他們身上學了不少。」
Sabatini三兄弟一條心,「當初來到羅馬,我們先在餐廳打工,做侍應、捧餐、洗碗抹窗,一直存錢。這樣子的生活過了十年,我們的餐廳終於在1954年創立了。我們要建立一個家庭式、傳統的餐館。當年,意大利的餐館都是小小的,食物不錯,因為材料新鮮,但服務未必佳,我們一開始就想改變這種想法,我們希望餐館的氣氛是溫暖的,於是我們又找來歌手獻唱。」92年,在香港開設分店,原來是郭炳湘特別到意大利試菜時,看中Sabatini的。「當年郭先生有開設意大利餐館的念頭,在意大利吃過很多餐廳,後來終於遇上了Sabatini,他喜歡我們的食物外,更喜歡餐廳內的陳設及氣氛,於是提出了在港開設分店,而我就飛過來香港看看,結果這樣就二十多年了。」覺得香港怎樣?「對我來說,香港就像我家,我喜歡這裏!當然,香港比羅馬繁忙很多,但這裏的人都好有人情味(Very Human),不像有些國家,人都很冷漠。」
後記:好玩的意大利人
世界名廚的舌頭,這個鐘沒有用來試菜,沒想到談得興起時,突然指着牆上合照:「Pavarotti、Domingo都是Number 2,我是Number 1!哈!有次Pavarotti來吃飯,餐廳的人叫他唱兩句,場面尷尬,我說:『由我來唱吧!』唱罷Pavarotti也讚我唱得好,哈哈!」意大利人其實好好玩!
Sabatini Ristorante Italiano
電話:2733 2000
地址:尖沙嘴麼地道69號帝苑酒店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