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內超聲波診斷肺癌 準確率90%

鏡內超聲波診斷肺癌 準確率90%

【本報訊】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瑪麗醫院2006年引入新的支氣管鏡內超聲波,末端有一個特製超聲波探頭,將抽取組織過程實時顯示出來。在這情況下,醫生可邊看螢幕邊抽組織,避免傷及周遭血管,減低出血風險。研究發現,新方法的肺癌診斷率高達90%,較傳統支氣管內窺鏡的63%為高。

支氣管鏡內超聲波與傳統支氣管鏡外表相若,但末端有一個特製超聲波探頭,將抽取組織過程實時顯示出來,醫生看着螢幕,能確保抽取過程集中於病變部位,避免傷及周遭血管,減低出血風險。
香港大學及瑪麗醫院內科部呼吸系統科,於06年8月至2010年12月,為259名因有縱隔或肺門異常而被懷疑為確診肺癌的病人,進行支氣管鏡內超聲波檢查。
結果發現,新方法能診斷出87%病人患有肺癌,診斷率近90%;較傳統支氣管內窺鏡診斷率只有約63%高。未能透過此方法斷診的病人,可進行胸腔鏡手術等檢查。

僅需局部麻醉

支氣管鏡內超聲波適用於從肺部掃描顯示有縱隔或淋巴病變而等候確診的病人,檢查只需局部麻醉,過程約20至45分鐘。病人可能會咳嗽或短暫輕微呼吸困難,但不會感到痛楚。
瑪麗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黃敬恩表示,支氣管鏡內超聲波可減少病人出現氣胸的情況,該院現只有一部新儀器,正申請增加一部,希望可讓更多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