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社運人蓄勢佔中 <br>佔領皇后碼頭行動者思考實戰

三代社運人蓄勢佔中 
佔領皇后碼頭行動者思考實戰

【佔領中環】佔領過灣仔街頭、天星、皇后碼頭,包圍過舊立法會,下一站,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葉蔭聰將抗爭地移師到中環鬧市。「(佔領中環)我會去,梗係會去!」這位佔領經驗豐富的社運人士,對佔中爭普選滿有決心,但腦裏也懷着許多有關實戰的疑問。反國教一役成功佔領政總的韓連山和學民思潮發言人張秀賢,也做好下一次佔領的準備。

記者:雷子樂 呂麗嬋 白 琳

於2007年,歷時數個月的佔領皇后碼頭一役,葉蔭聰與一班行動者,秘密訂造了約60個V形鎖鏈,「兩個人可以套隻手入圓桶內,裏面有一條小柱,外面睇唔到,令警員難以剪斷」,但後來沒使用。他解釋,公民抗命精髓是不遵守法律、不跟執法者作暴力衝突,當清場一刻來到,就要想辦法盡量拖延。

指萬人商討日複雜

實戰經驗告訴葉蔭聰,投身大型公民抗命運動,還會碰到更多難題——特別是戴耀廷倡議的萬人商討「審議日」。「到時(商討日)會好複雜,政府拋個方案出嚟,你接受唔接受、點修改?唔好講話成萬人,天星、皇后,最高峯時1,000人,最多100人坐埋一齊傾,已經好複雜,沒完沒了,要花好多時間傾」。
曾寫下《直接行動》一書的他說,外國的社運組織,會將參與者組成約5至20人的聯繫小組(affinity group),討論後再派代表表達意見。
葉蔭聰是個「直接行動」派,他過去參與的堵路、抗爭行動,都會見到即時效果,例如佔領天星、皇后碼頭工地,目的是要即時阻擋推土機進駐。但對於佔領中環爭普選,他也搞不清可如何運作。「你癱瘓金融中心、交通,點由呢樣嘢轉化為政制上改革呢?中間個連繫係點呢?」
討論佔領中環,他聯想到阿拉伯之春,埃及學生佔領解放廣場,但情況又不盡相同,「都幾突發,有年輕人俾警察打死,引發連串抗爭,唔似𠵱家咁,對方都未郁,我哋已諗定做乜」。

《直接行動》

觸發統治階層矛盾

對佔領中環滿肚疑問,但葉蔭聰還是決定參與。他認為,萬人癱瘓中環,或許不能達到北京即時讓步的效果,但或有可能觸發到廣義統治階層的矛盾,接着就有望改變。「好似23條當初想夾硬去馬,最後建制派內部受到衝擊,最後觸發自由黨轉軚」。
早在80年代,初入大學的葉蔭聰,已參加集會爭取88直選,20多年後,真普選還是遙遙無期。回顧97後的爭普選運動,他極不滿民主黨在2010年到中聯辦談判,通過當年的政改方案,「個方案只會令立法會普選變得更迂迴,我仍然覺得應累積矛盾,將壓力放喺北京、特區政府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