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計處前線員工「造假」醜聞,調查小組昨天公佈事件調查報告,認為沒有證據顯示出現系統性揑造數據情況,但經獨立機構覆核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結果後,發現受訪者答案前後不一致率達2.5%,較一般定期覆核的0.1%高出24倍,不排除前線統計員未有依循指引工作。立會議員批評報告避重就輕,未能向公眾釋疑。
記者:鄭啟源
今年1月爆出前線人員在統計調查「造假」醜聞。政府宣佈成立調查小組,由統計處處長歐陽方麗麗牽頭,被指自己人查自己人,調查更由原定6周完成,延誤近一個月至昨天才公佈。
小組針對被指有問題的「綜合住戶統計」、「勞工收入統計」及「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分別委託獨立機構及統計處專業統計師,以電話方式重新聯絡受訪者覆核結果。結果顯示,沒證據質疑3項調查的整體真確性和揑造數據。
獨立機構在覆核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時,曾向900戶作抽查,共發問11,837條問題,發現有299個答案與早前調查結果不一致,差異率達2.5%。其中「受訪者統計前7天是否隨時可工作?」的問題,更有11.5%受訪者答案前後不一致,估計有關差異可對當季失業率有0.05個百分點影響。另有8名受訪者更指未曾接受過統計員訪問,但統計處則有相關紀錄。
認外勤員或違指引
勞工收入統計調查方面,覆核差異率為4.1%,但小組分析有關數據差異後,認為對已公佈的工資指數及名義工資指數沒有影響;至於收入及工時調查,覆核數據後確認全部正確。
歐陽方麗麗指該8名受訪者聲稱沒接受過統計員訪問,但事後都有其他證據推斷沒有受訪的機會很低;又指覆核與首次調查相隔兩個月,受訪者記憶模糊也可致結果出現差異,但承認不排除外勤員在訪問時未依足指引。
對於統計處調查出現「空屋率」高逾10.6%,與差餉物業估價署私宅空置率平均4.62%不脗合。她解釋兩組調查對「空屋」定義不同,惟前線到「劏房」單位調查存在挑戰。報告提6項建議,包括成立部門委員會監督分散的外勤工作、檢討現行外勤工作管理系統等。
公民黨立會議員陳家洛批評報告避重就輕,未能針對前線統計員故意避開「劏房」單位,以及扭曲問卷等指控作合理解釋,令重要問題疑團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