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最快下月公佈龍尾人工沙灘工程招標結果,即使民意反對這個毀滅生態的工程,當局仍無動於衷。長春社近日發現,環保署公佈的龍尾水質有惡化趨勢,質疑當局早前稱水質正在改善。他們並指據世衞的標準,「人流高、水流低」的龍尾泳灘日後或令泳客面對感染黃金葡萄球菌的風險,意味龍尾日後只會變成一個水質差、易染病的人造泳灘。
記者:梁德倫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政府在2月初稱龍尾水質在一月份已大為改善,按泳灘等級可評為二級(即一般),並指較過去大部份時間在三級(即欠佳)明顯正在改善。
不過,環團一直要求政府公開原始數據,因為當局的水質指標是在三個監測站最近三個月內的幾何平均值,李批評:「𠵱家唔係睇股票,三個月平均值睇水質係唔夠全面。」環保署其後應環團要求,只提供了00年至13年1月的兩種水質數據,分別是三個監測站錄得的大腸桿菌幾何平均值及最近5次採樣的幾何平均值。
結果顯示,龍尾的水質時好時壞恍如循環一樣,不時達至欠佳甚至極差的等級,故當局不能因為近月水質似有改善而斷言水質正在改善。李少文說,環保署最新公佈的水質資料中,已見到水質趨勢又正轉差,「個數字係三個月平均咁睇,即係話近日又變得好差都會拉高條線啦。」
「點都唔適合做泳灘」
此外,長春社指世衞03年曾發出泳灘水質安全指引,當中提及龍尾這類泳客多但水流慢的地方,會列為「泳客脫落物」中等風險,即指泳客會在場掉落一些金黃葡萄球菌落,並令其他泳客有較高染病風險。
李少文指,除非龍尾泳灘日後人流量低,否則必定是公共衞生惡劣的泳灘,「但人少其實又唔符合效益,即係點都係唔適合做泳灘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