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另類財經修養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另類財經修養 - 利世民

《爽報》專欄由《富事通》變成《精神爽利》,由財經搬到港聞,讀者群變了,互動也不一樣。可能,我寫政治,另有一定的市場。畢竟,入行的時候,就是政不離經的去寫;寫財評,還是誤打誤撞之下,開了一個這麼不講價位的另類專欄。
不過,過去六年斷斷續續地經營專欄,自己也有點得着。至少,我明白到,理財除了要通透外面世界的運作,更重要是了解自己的境況和心理。不厭其煩,我也要多講一次:「一百個人在同一時間買入同一隻股票,也可以有一百個不同的結果。成功與失敗,個人的決定才是關鍵。」
四月讀書會,我會分享Daniel Kahneman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其實,我還想推介Peter Bevelin寫的《Seeking Wisdom:From Darwin To Munger》。其實兩本作品共通之處,就是要探討人類思想運作的盲點;明白到這些局限,就知道有些決定,交由機械式的原則去替代,長久的結果可能會更為理想。

今個月我還會安排一節特別的讀書會,講Charles Gave寫的一本小冊子《Jesus:the Unknown Economist》。好多既是自由市場支持者又是基督徒的朋友,除了覺得今時今日的主流輿論,將「凱撒」和「上帝」混為一談,也有不少教徒,硬要將社會主義和信仰綑綁在一起。畢竟,社會主義就是一種信仰,而且還會久不久便和各種其他意識形態交叉變種。
說遠了, Charles Gave創辦的Gavekal,在財經分析界還是有點江湖地位。不過,我最欣賞他的作品,還是這本小冊子。我不認為他要將基督說成是自由市場支持者。基督就是基督,自由市場,始終是俗世的規律。不過,俗世規律,也離不開人性的基本原則;將人看成是魔鬼,見到的市場也難免是邪惡,明白到人性善意的一面,就會欣賞到市場的創造能力。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