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引入新技術 抑制排斥反應<br>跨血型捐肝 妻救回垂死夫

瑪麗引入新技術 抑制排斥反應
跨血型捐肝 妻救回垂死夫

【本報訊】本港肝臟移植成功突破血型障礙。瑪麗醫院利用新技術,成功進行全港首兩宗跨血型活肝移植手術。醫生團隊指過往為不同血型病人進行肝移植,會出現超急性排斥,成功率不足五成;現時運用治療血癌藥物及血漿置換技術能控制血液抗體數目,減低術後排斥反應,移植成功率升至八成。跨血型換肝已納入常規性治療,每年活肝移植手術料增加兩成。
記者:嚴敏慧

一度病危的熊先生獲太太(右)跨血型捐肝,手術成功後笑顏再現。何柏佳攝

澳門人李先生(右二)在澳門政府資助下,在港接受長子肝臟移植。

李先生長子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肝臟移植外科主任陳詩正表示,跨血型活體肝臟移植過去效果欠佳,早期排斥反應嚴重,新移植肝臟壞死,肝動脈出現血栓,膽管亦受破壞,移植成功率不足一半。本港90年代曾進行兩宗跨血型肝移植手術,一宗屍肝手術成功,另一宗活肝手術失敗,自此無再進行跨血型換肝,同血型亦一直為肝臟移植的首要條件。

「行前一步博佢返嚟」

醫院去年中引入抑制免疫新技術,減低病人移植不同血型器官排斥反應。肝臟移植科副顧問醫生馮恩裕解釋,若受體為O型血,血液內有A及B型抗體,當A型肝移植到病人體內,肝臟會受到攻擊,出現超急性排斥,病人會因器官衰竭死亡。若在術前利用藥物「利妥昔單抗」,把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殺死,加上血漿置換「洗走」體內原本抗體,病人術後排斥機會大減。
本港已成功進行兩宗跨血型活肝移植手術,現年50歲的熊先生為第二宗病例。他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去年12月因慢加急性肝衰竭入院,病情更急轉直下,出現肝昏迷及肝腎綜合症,要肝臟移植始能保命。惟家人因血型不合及有肝炎等原因,不符合捐肝條件,只能苦等屍肝奇蹟。
熊太憶述,得悉自己血型不合時感徬徨,問醫生能否進行不同血型換肝,「夏威醫生(主診醫生)笑咗一笑冇答我,我以為自己想像力太豐富,醫學上根本未做到」。直到1月中醫院成功進行首宗跨血型換肝,院方才與熊太商討新手術方案,「我預五成機會(成功),橫掂等屍肝無了期咁等,行前一步博佢(丈夫)返嚟,得就帶佢返屋企,唔得就畀佢走」。

用藥物減低抗體數量

型血的熊先生上月接受移植前治療,利用藥物及血漿置換減低抗體數量,本月5日進行移植手術,接受妻子的A型肝,現仍留院休養,康復理想。
陳詩正補充,熊先生屬較緊急個案,應即時換肝,術後感染機會較高,原非最適合進行跨血型換肝個案,但團隊最後成功把抗排斥過程縮短,始能以新法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