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Kitsch)是昆德拉作品中的關鍵詞,他將Kitsch闡釋為「已講過一千次的美」、「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體謊言」。政治媚俗,更是昆德拉批判的一個重點,他說:「任何政治運動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願望為基礎」,「媚俗是所有政客的美學理想」。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大和全國「兩會」上,被執政黨反覆喧嚷的「中國夢」,使我們有了認識政治媚俗的又一次機會。
從央視連續四天為「兩會」所作的《夢想引領未來》系列報道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美好的「中國夢」:老百姓希望未來漲工資,有工作,有住房,強國富民,皆大歡喜,符合Kitsch「美」的特徵。但強國富民,也可以是表述為美國夢,希臘夢,甚至是北朝鮮夢,延伸到每個人,當然也可以將無數貪官的致富夢和地溝油製造者的騙子夢包括進來。由此可見,中國夢的價值取捨是甚麼,本屆政府將在其中有何作為,才是我們需要深究的問題。
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會閉幕時說得很明白:「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儘管新任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聲稱要「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但統一到「黨的領導」之下,人民和憲法就成了陪襯。於是中國夢,又有了Kitsch的另一個特徵:「故作多情的集體謊言」。
與昆德拉三十年前揭示的政治媚俗不同的是,由於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強勢話語已被互聯網瓦解,執政黨只好不斷製造新的思想泡沫取媚於民。鄧小平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就是中共周期性地用來刷新自己執政合法性的思想泡沫。「摸着石頭過河」形象地概括了在改革和發展中,中共作為執政黨並不是稱職的思想引領者。猶如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科斯在剛出版的《變革中國》一書中指,儘管中共「自詡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先鋒」,但大陸當前取得的經濟成就並非出於「有目的的人為計劃」。來自民間的「邊緣革命」才是推動中國市場化轉型的關鍵因素,政治權力不過是對民間制度創新進行「事後追認」。
正是執政黨的「無為」才造成了中國經濟建設的「有為」。那麼,習李新政是否可繼續無為,再吹幾個思想泡沫就可以交差呢?恐怕不行。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拿某位人民代表的話說,「再下河摸石頭,就可能淹死」。知名社會學家孫立平最近撰文指,以效率為核心,以GDP為重點的改革已走到盡頭,公平正義問題開始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癥結:經濟缺乏活力是因為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社會矛盾突出是因為老百姓沒有說理的地方;道德墮落,腐敗盛行,誠信潰敗都與缺乏公正的制度支撐有直接關係,這些都不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解決的問題。
深水區意味進入政治領域的改革。相對市場經濟改革,政治領域內的改革,更多的是通過公民意識培養,社會組織成熟,特別是法治政府問責而作出的公共選擇。這離不開以言論自由為核心的「思想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如科斯所說:「只有不同的聲音在思想的市場中相互交流,和諧才能從中產生」,創新意識才能持續湧現,公平正義才能成為社會共識。
遺憾的是,我們還看不到中國新領導對思想市場的接受。對國外評論,習近平說,鞋子是否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中國問題用不着外國人來說三道四;對國內爭論,習近平亦企圖用「空談誤國」來消除思想領域不同觀點的表達。有人說習近平是想「超越左右」,其實是在掩蓋矛盾,維穩至上,鴕鳥主義,逃避價值選擇。這種盲從謊言和拒絕思考的態度,正是昆德拉所說的媚俗,既獻媚於君,又取媚於民。習近平說夢,不過是中國後極權主義時代又一個政治童話而已。
南荻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