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在維港以外填海造地勢在必行,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韓志強昨明言,政府會繼續以六管齊下方式增加土地供應,填海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指,收地重建及新發展區都要面臨遷拆賠償,希望交由市民討論今次五個填海選址範圍尋求折衷。環團則批評只得兩個填海選址適合建住宅,質疑政府要改善住屋問題的說法自相矛盾。
韓志強昨出席《城市論壇》時稱,相對其他增加土地供應方法,填海造地在規劃上自由度較大,也是土地儲備的來源。他強調填海與更改土地用途、重建、發展岩洞等,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今次五個選址也揀選與社區和環境影響最細的地方,希望由市民討論填海範圍大小。
五選址僅兩個適合發展
出席同一場合的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說,現時本港仍有大量荒廢農地,加上工業北移,這兩種土地若能大規模改劃為住宅,屆時未必需要大幅度填海。他又指,本港要壓抑樓價可嘗試將新批出土地限制只能由港人首次置業購買,相信短期內已可見效。
香港海豚保育協會會長洪家耀指,五個填海選址僅馬料水及龍鼓灘適合發展住宅,認為政府要增加土地供應改善生活環境的說法是自相矛盾。他又指政府填海前應三思,因為海洋環境生態一旦破壞便「冇得返轉頭」。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稱,明白市民對填海選址的關注,當局會邀請專家及環保人士研究填海範圍,以開放態度探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