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緬甸近年的改革開放,到訪當地的遊客以倍數激增,就是香港的航空公司也搶着開辦直航。這次來到緬甸前首都仰光,我選擇了以單車遊歷遠離市中心、那未有太多遊客涉足的郊區。
記者、攝影:陳劭敏
村民同路
到仰光的本地旅行社網站查看,發現單車團的選擇有不少,但在這個仍在發展中的國家,當然不能期待有發展完善的單車徑。當地的單車路線大多在郊區,帶越野性質的路線對踩慣柏油路的我們有一定挑戰性,出發前絕對要做好心理和生理準備!緬甸屬亞熱帶地區,午間氣溫高達三十多度,建議出發時間越早越好,否則烈日下在原野間踏車會相當吃力。今次5小時單車遊的起點,在離仰光市中心個多小時車程的郊區。單車從公路轉入鄉間小路,四周的房子由帶有殖民地色彩的石屎建築轉為簡樸農舍。叢林間的一所小木屋,原來是村民的理髮店,還未有太多遊客涉足的郊區,村民們都對外來人十分好奇,看到我這遊客經過,理髮師也停下手來,笑笑口的叫我把他的店子拍得漂亮一點。沿路除了我這遊客以外,不時也會有踏着單車的當地人擦身而過,原來這條正是不少村民來往田間與市集的路線,村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烈日之下踏在這條不算平坦的路上,為生活奔波。
農家作客
沿小路再往內走,看到更多連綿無盡的農田。區內村民主要以種植稻米、蒟醬(Betel)及竹為主,踏着單車穿梭在竹林間,令人想起黃蒙田的《竹林深處人家》,原來烈日下走在茂密的竹林中,果真如作家所說,如在海底隧道中,感到陣陣涼快。而竹林與農舍構成的畫面,也實在美如畫。曾經擔心過,在急速的發展下,仰光會不會變得環境複雜,但到埗後才知是多慮了。生活在市區的導遊,來到鄉間也時而需要村民幫助指路,而正在田間忙着的農夫看到狀甚迷失的我們,竟從田中央遠遠走過來為我們引路,不是隨便指點,而是陪着我們走過分岔路,再目送我們離去才安心步回田間。路上遇到的友善,讓我放下了戒心,更應着村民的邀請,走進了他們的農舍中作客。看來簡陋的小屋,細味原來十分精緻:園子有瓜棚的葉子作遮蔭,以竹枝編製的果籃盛着垂吊下來的果實,實用得來又似裝飾。然後我們就這樣坐在園子裏和村民閒聊起來,交換着各自的故事。
瓷器重鎮
經過兩小時穿梭田間的路程,就會來到在水中央的Baung Daw Kya蛇廟,池塘上共有三條橋通往廟中,上橋前都必須先脫鞋,夏天時池塘上更會開滿荷花,可以想像到會有多漂亮。廟前聚集了不少小孩,個個手中都拿着膠水樽,盛着一些小魚,原來都是放生之用,也不過是幾塊錢,放生魚兒也可幫幫小孩,有何不可?
當天的終點站是以製造瓷器知名的Twente,瓷器工場都集中在同一個小社區中,不過所謂的工場其實都只是一家家較大的木屋。遊客可任意進入工場參觀,工人們都十分樂意作介紹,雖然沒有硬性收費,不過建議可給一點象徵式的賞錢,以作支持!工場內的設備相當簡陋,但製作過程卻是一絲不苟。製作瓷器的泥土必須以仰光河的濕土以及內陸的乾土混合而成,由於Twente鄰近仰光河,濕土可自行到河邊收集,但乾土則要花錢購入。經過全人手的造型過程後,已成形的瓷器會放在陰處風乾兩至三天;然後再先後以柴火及火力更猛的竹火燒足一天一夜,最後再攤放兩至三星期才叫大功告成。接着瓷器就會運到不同市集,看着工人以擔挑背着六、七個瓷器四處走依然面不改容,但查實重量實在不輕。連做慣運動的導遊,出盡全力也只能勉強拿起呢!
Travel Memo:緬甸仰光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者均須簽證,須提供放假信及近照一張,需時約兩天,費用$150。查詢: http://myanmar.e-consulate.org/myanmar/jsp/myanmarindex.jsp
機票:乘搭港龍航空經濟客位來回仰光,每位票價$3,860起(未連稅)。查詢: http://www.dragonair.com
套票:單車一天團約$2,000/位,視人數及路線而定。
查詢: http://www.ayudamyanmartravel.com
住宿:入住Strand Hotel,雙人房每晚$3,038起。查詢: http://www.agoda.com
網絡:酒店提供免費WiFi
電壓:230V兩圓腳插座
匯率:1港元約兌114緬甸基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