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蜘蛛俠》、《鐵甲奇俠》、《蝙蝠俠》……改編美國漫畫的電影每部都票房大收,但又有幾多人睇過原著?美國漫畫在香港是小眾興趣,銷量比日本漫畫輸成條街,最好賣也只能每月賣五十本,比起電影票房過千萬,美漫點解冇人睇?
記者:劉健華、周燕 攝影:周旭文
純粹視覺享受
改編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的電影,已成為今天主流電影之一,《蜘蛛俠》、《蝙蝠俠》多次開拍全新系列,《鐵甲奇俠3》最近亦大肆宣傳,但看過其原裝漫畫的香港人,卻是少之又少。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之所以能在香港賣座,原因之一是「情意結」,影評人林娉婷表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是舊版《蝙蝠俠》電視劇、還有基斯杜化李夫主演的舊版《超人》電影,這些英雄角色被重新包裝,自然吸引那些年的影迷買飛入場。」但80、90後應沒有看過特技簡陋、造型搞笑的《蝙蝠俠》電視劇吧?「現代年輕人都是趕潮流,超級英雄電影有最新的特技視覺享受,有否看過那套漫畫,根本唔重要。」 其實香港本土漫畫早年都興起改編成電影,像《老夫子》、《風雲》等等,但在以特技掛帥的現今電影年代,港產片要能在同類電影勝過荷李活大製作,似乎仍然有點距離。
吸引力漸下降
林娉婷分析,美國漫畫沒法在香港暢銷的原因之一,是語言問題;滿是美式俚語及艱深詞彙的美國漫畫,的確不是一般愛睇港、日漫畫的港青那杯茶。Clark's Comics & Novelties是香港僅有兩間美漫專門店之一,老闆Jerome解釋:「主要因為日漫多數有中譯本,美漫很少出版中譯本,所以看的人要有一定英文水平。」日漫題材及角色設計比較豐富多變,容易取悅、吸納不同口味的讀者,「好像《IQ博士》、《龍珠》等,角色和故事背景脫離現實,而美漫大部份的角色都很人性化,造型貼近人類,來來去去都是super hero的故事」。
Jerome 1993年開始經營美漫專門店,當時美漫曾掀起過一陣熱潮,「當時《Superman》的故事發展至他死了,連新聞也有大肆報道,漫畫迷紛紛買下這期。」1938年於漫畫《Action Comics》中面世的Superman(超人),雖然是漫畫英雄的icon,但故事發展幾十年,吸引力越來越低,Jerome說,2000年打後,美漫再沒有登上「超人之死」這個高峯,每當有相關電影上映才能略略帶動銷量,近排《蝙蝠俠》漫畫銷量較好,每個月賣出四、五十本;電影《鐵甲奇俠3》下月在港上映,其漫畫公司Marvel即出版前傳,博影迷入場前咪一咪書。
兩大陣營
要認識美國漫畫,最重要是要知道美國有兩大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和DC Comics,各擁世上最受歡迎英雄人物的版權,單是兩間公司便佔全美國漫畫銷量超過8成,但究竟邊個英雄屬於邊個陣營?
Marvel Comics
蜘蛛俠
DC Comics
超人
唔好亂叫Super Hero
曉飛天遁地就可以自稱Super Hero吔文吔武?因住畀人告。原來「Super Hero」呢個字早已被Marvel和DC Comics入稟申請為註冊商標,任何超人都唔可以胡亂自稱Super Hero賺錢,你畫咗個中國超人想喺美國出本Chinese Super Hero漫畫?隨時會畀人告到甩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