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聽梁漢文的《新聞女郎》,這首歌很特別,林夕的詞,寫的像是對女主播的迷戀,但字裏行間,卻帶我們回顧十年前的幾件香港大事:沙士、張國榮自殺、以至七一,還有楊利偉訪港。彷彿,2003年那段驚心動魄的日子,再次重現眼前。
十年前的3月,哪有今天這般明媚。還記得,3月底淘大花園E座因為有超過一百人感染沙士,政府宣佈將E座隔離。我們全部人都活在恐慌和N95口罩裏。
我和「進念.二十面體」一班朋友當時正準備《東宮西宮之2046特首不見了》的演出。03年2月,沙士病毒已經悄悄地在廣東省蔓延。那時我們和吳彥祖、丁乃箏、陳立華等專業演員,還努力於舞台劇《快樂王子》的演出。我們一眾本地演員亦相處得很愉快很有默契,《快樂王子》還沒有公演,林奕華及胡恩威已宣佈將會籌備一套政治喜劇,結果幾乎原班人馬過檔去做《東宮西宮》。
《東宮西宮之2046特首不見了》是一部諷刺時弊的舞台劇,理當是讓人笑聲不絕。原本安排在03年4月17至26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十一場。但03年3月全港市民的心情跌落谷底,到公共場所就更是高危活動。《東宮西宮》偏偏在這種時候上演,不就是死路一條!果然不出所料,門票開售,銷情慘淡。
由於大部份演員都是業餘,我們只能在晚上八時後聚頭,周六、周日則由下午到晚上排練。記得晚上碰面時,我們必定會提到當日下午4時半公佈的感染及死亡數字。老實說,當時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裏,再加上「哥哥」突然離開的消息,我們有點不知所措。
口罩後的笑聲
我們曾認真考慮取消整個演出。最終我們只減少了場數,因為希望為哀傷的都市注入少少笑聲,也為巿民消消氣。結果《東宮西宮之2046特首不見了》還是如期4月17日公演。
《東宮西宮之2046特首不見了》當中有一環節令我印象最深,那就是用鬼口罩來諷刺高官。話說我穿旗袍扮女鬼飄浮於「馬局長」和「羊局長」之間。這邊廂羊局長說要買一億隻口罩保命,那邊廂馬局長卻推說哪有這麼富貴,我這頭冤鬼只能在問責高官之間飄來飄去,最終只能「搵鬼負責」。
不過,初期的入座率的確是很慘烈的,全院大約只有兩成左右吧。人人戴着口罩進場,《東宮西宮》能不能夠令他們重現笑臉,我們都不知道,因為口罩已經蓋過了半張臉,但我們也確實聽到他們在口罩後發出的笑聲。到現在我們都很感激這班「冒死」來捧場的知音人。後來,原來著名影評人石琪也來看了,並在他的專欄寫了幾筆。之後,觀眾越來越多,到臨尾的兩、三場,入座率才由七成慢慢增加至全院滿座。
就這樣,我們跟香港人一起過了沙士這一關。到了同年8月,《東宮西宮》再推出另一劇目,叫《問責制唔制》。之後,同系列又有《開咪封咪》、《西九龍皇帝》等等。想不到,現在已經是《東宮西宮》的十周年了。
艱難一刻展現美好
我能夠成為《東宮西宮》系列的一分子,實在獲益良多,也讓我確信政府管治能力越低,民間的創意越澎湃。
時間過得真快。
沙士十年,
五十萬人上街七一遊行也十年了;
哥哥、林振強和梅艷芳離世十周年,
家駒、陳百強和柯德莉夏萍過身二十周年,
李小龍逝世四十周年。
沙士這關,使我更加明白每次到了最艱難的一刻,香港人一定將展現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我們懂得苦中作樂,能夠用幽默來面對失意,如此這般,就在最差最惡劣的環境下,面對挑戰,並同時維護我們的尊嚴。經歷過沙士這場災難,以後有甚麼失意事,似乎都更能捱過去。
六四如是,七一如是。十年前有五十萬人上街,今年社會討論佔領中環。沒有梁振英的紅色治港,我們沒有這麼多令人驚嘆的二次創作。沒有共產黨硬銷洗腦國民教育,就沒有一班年輕的學民,也不能吸引這麼多年輕人關心時事。未來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關,就是到底我們要怎樣身體力行去爭取真普選,怎樣去面對所謂愛國愛港陣營的抹黑和攻擊。歷史告訴我們,香港人是高質素的,平時雖然各自各搵食,但總會在危難時互相幫助、互相扶持。這些畫面,稍後一定會在中環一幕一幕上演。
作者:陳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