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防風 只宜清補

春天防風 只宜清補

【本報訊】濕濕霉霉的春天,教人渾身不自在。有中醫師指,春天多風,氣溫忽冷忽熱,容易令人患上感冒、流感及呼吸道疾病,市民要多加保暖。春天容易令人肝火旺盛,偏頭痛也較易發作。早睡、勤運動有助春季養生。間中飲「清咽止咳茶」、「芍藥甘草湯」可防感冒和減輕偏頭痛;春天也只合清補不宜溫補。
記者:梁麗兒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醫師吉鳳霞(圖)解釋,春天因氣候變化無常;晝熱夜寒,日間與晚間溫差大,體質虛弱人士、長期病患者最難適應及容易患病,故春天着重保溫和避風寒,抵禦風從皮膚、口鼻入侵身體。

肝火旺致偏頭痛

她指出,每逢春天診所都有較多感冒、流感及呼吸道疾病病人,佔診症約六成,較夏季多一倍。若感冒不清,更有可能造成長期久咳,甚至氣管敏感。所以,保溫工夫需做好,尤其不要讓背部、頸部遇寒風,外出應備外套,女士、兒童可用圍巾護頸。室內不宜開大冷氣,風扇不能對着頭吹,防止風寒入侵。吉鳳霞推介羅漢果、麥冬及菊花各3至5克,沖泡「清咽止咳茶」,有滋陰清熱、利咽止咳功效,間中飲用,有預防感冒、治療感冒不清功用。
春天肝火旺盛,也容易令人無故煩躁、精神抑鬱、頭痛及失眠。吉指出,與肝火旺有關的偏頭痛,也較常在春天發作。主要為25至55歲女病人為主,病人多承受沉重工作壓力、情緒容易波動、睡眠質素差,尤其月經前容易病發。由於病人肝火旺盛,平日飲食要戒口,避免進食酸辣、冰冷食物。「芍藥甘草湯」有活血疏風及安神作用,適合偏頭痛發作人士飲用。
吉續指,晚上11時為人體陰氣和陽氣交接的時間,為入睡最佳時機,若錯過了,便會睡不好,甚至失眠,令人出現情緒煩躁、緊張、易累等症狀,故鼓勵市民早睡及有充足睡眠,有助護肝及增強抵抗力。

養氣滋陰忌溫補

「一年之計在於春」,但在中醫角度,冬天才是養生進補的最好時機。吉指,春天的養氣滋陰屬「清補」,而不是溫補。曾有30多歲女病人在經期後飲紅棗湯欲補身,豈料誤以為越多越好,錯用半斤紅棗,最後致喉痛、生痱滋等熱氣症狀。她強調,春天不宜使用大量溫補中藥材,包括紅棗、黨參、紅參及高麗參等。以紅棗為例,用三粒煲湯已足夠。適合清補的藥材包括沙參、百合、花旗參及山芍等,市民若不了解滋補方法,不宜亂用,以免得不償失。

芍藥甘草湯

中藥:
防風、白芷、菊花、川芎各10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延胡索15克、天麻10克
煲法:
5碗水煲至2碗水,分兩次飲用。
功效:
活血疏風、安神作用,有助舒緩偏頭痛症狀。
注意事項:
性質屬平和,適合患者飲用,但孕婦不宜。

清咽止咳茶

中藥:
羅漢果、麥冬及菊花各3至5克
煲法:
以熱水沖泡便可飲用
功效:

滋陰清熱、利咽止咳,有助預防感冒,尤其適合工作繁忙、熱氣、感冒不清人士飲用。
注意事項:
性質屬平和,適合患者飲用,但孕婦不宜。
適合各類體質人士,宜間中飲用
資料來源: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醫師吉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