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平少少,用嚟做其他投資都賺返啦!」市值逾億半的前新界鄉議局大樓,丟空近兩年,期間樓市由盛轉衰,令負責處理賣家當的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氣結,他不諱言有人乘機壓價,「開1.5億,點賣?」他說,大樓對他別具意義,可惜瓜田李下,有錢都不能買。
記者:葉淑貞
前新界鄉議局大樓位於九龍塘,被幼稚園與時鐘酒店夾在中央,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大宅、風水師李居明的大寶號,就在附近不遠處。大樓主要有兩座主體建築,一為兩層高的辦公大樓,另一為可容300人的單層會議廳,「當年興建會議廳時,冇用盡地積比,諗住將來或會加建一層,所以專揀靚質料,用了幾十年都好紮實,新買家照用都得。」
利益衝突 不能購買
此址七十年代拍板之時,鄉議局主席是陳日新,林偉強父親林樹春是副主席,地契由這兩位正副主席代表局方簽署,大樓與林家可謂頗有淵源。這天他重回故地,回想舊事,「每年開大會,這裏人頭湧湧,見見新知舊雨,好開心㗎。」
會址初期只得辦公大樓,「王桂記建築公司承建,間公司好巴閉㗎。」兩層高、十足村公所格局的建築物,就是開會投票的地方,「百幾個代表投票,擠在一間房進行,等待叫名、拎選票,人多聲雜,吵到聽不到叫名,成日投錯票,哈哈!」
最大的建築特色,是大門口27條巨型石柱,象徵「廿七鄉」,到底是誰的構思,無從稽考,但這列巨柱着實令大樓別具韻味。
七十年代運作的大樓,在完成歷史任務後,2011年首次標售,兩年來,兩次招標兼一次拍賣,還有買家私下出價,都未能成功易手,「買家印花稅影響很大,畢竟是千萬元計的稅款,不過地只得一塊,毋須賤賣,何況這個地段很獨特,很多買家有興趣,我都好鍾意,不過為免招人口實,我唔買得,連與局方關係密切的買家都要申報。」
新大樓建造費有壓力
圓圓滑滑的林偉強,不斷強調委員們「理性、和諧」,但話匣子打開還是禁不住吐苦水,「你想賣1.9億,有人付1.88億,你賣不賣?當然賣啦,差少少價,早點作其他投資,就賺回了,偏偏有人話唔賣,說銀行低息喎!」截稿之時,傾價仍在進行中,「大約要有1.6億至1.7億的報價,再開會傾。」賣阿公樓,絕難速戰速決,何況出名口多多的鄉議局。
出售舊大樓,主要原因是應付沙田新大樓的建造費,「是有若干財政壓力,但壓力程度是可承受的。」
林偉強小檔案
•年齡64歲
•坪洲鄉紳林樹春之子,屬傳統鄉事派
•88年獲港英政府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其後多次參選落敗
•04年透過鄉議局晉身立法會,惜08年又敗一仗,年前更在地頭坪洲的鄉委會選舉中大敗
•仍保住新界鄉議局副主席一席,保留在新界事務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