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推出第二階段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公眾諮詢,五個近岸填海選址可供應至少600公頃土地儲備,但只有龍鼓灘及馬料水適合發展房屋,當局未能估計填海後可提供多少住宅單位及可應付至何年何月的人口需求。
中華白海豚出沒地
環保觸覺等多個環團表明,填海選址附近龍鼓灘、小蠔灣和欣澳一帶水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政府未提供足夠數據說服未來人口增長對住屋的需求,加上龍鼓灘已有油庫、發電廠、煉鋼廠等厭惡性污染設施,未必適合居住,難以支持一個永久破壞海洋生態的造地方案。第二階段公眾諮詢至6月21日結束,其間會舉辦數場公開論壇收集意見,並會諮詢區議會。
政府表明,近岸填海造地方案最快可於2019年有首幅土地「面世」,又指填海成本較收地為低。不過,即使近岸填海及興建人工島合共可造地逾3,000公頃,當局初步未有估算可興建多少單位。政府指青衣西南大有機會興建10號貨櫃碼頭,小蠔灣則會發展物流園,欣澳則會成為娛樂及商業用地,意味最終只得龍鼓灘及馬料水可提供大量住宅土地,但至今仍未有詳細規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