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有孕婦因社區抗藥惡菌導致絨毛羊膜炎,幸好未影響胎兒及孕婦安危,化驗人員在產婦的胎盤找到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傳染病專家表示,此惡菌可於婦女產程中入侵,甚至走到胎盤造成絨毛羊膜炎,或令婦女出現陰道膿腫,呼籲市民及醫護要慎用抗生素以防惡菌進一步肆虐。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佈,該名30歲本地孕婦今年1月28日在瑪嘉烈醫院分娩,其間曾長時間穿羊水,化驗其胎盤樣本證實找到惡菌CA-MRSA,幸胎兒健康沒受影響,孕婦也順利誕下嬰兒。
陰部膿腫快求診
資料顯示,女病人居住葵青區,過往健康良好,她留醫期間無症狀。她誕下的嬰兒沒有感染惡菌,二人已出院。中心表示,本港上月共接獲67宗社區惡菌感染個案,分別為38男29女,介乎4至89歲。其中41人為中國人,餘下為其他國籍人士。今年1月共有80宗相關個案。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社區惡菌可存在於女性陰道及引起感染,瑪麗醫院過往也曾接獲婦女因惡菌引致陰道膿腫的零星個案,未有上升趨勢。該菌現時已成為美國最常引致陰道膿腫的細菌,歐洲地區也有此情況。
他估計中招孕婦早已帶菌,懷疑細菌趁羊水膜穿破,趁機走入胎盤,造成絨毛羊膜炎。若惡菌不慎經傷口入血,嚴重可致命,故分娩的傷口處理十分重要。他指,懷孕期間曾出現陰部膿腫的孕婦,應及早求診,預防惡菌在生產期間入侵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