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可曾想過,在百子櫃前為你把脈的中醫師竟是德國人?馬克思(Marcus)自小體弱,經中醫針灸調理復原,自此與中醫藥結緣。他不惜放棄入讀家鄉的大學,更無懼語言障礙,隻身到北京讀中醫。去年8月獲浸大取錄為中醫藥博士研究生,期望學成後回德國辦中醫醫院。
德國人馬克思本獲德國的大學取錄讀醫科,但他忠於理想,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讀中醫,「西醫治不好的慢性病、痛症,中醫可以幫助調理」。語言障礙最難跨越,他靠每天看書、聽電台節目練習,未夠一年已能用普通話與同學溝通,甚至能讀懂《本草綱目》;旁人看來艱澀的道家和太極思想,他視為瑰寶,「都是古人的智慧,我覺得很有道理」。
難忘治療中風老北京
最後一年的本科生涯需到中醫院實習,「(病人)起初很驚訝,後來發現自己還挺受歡迎的」。實習期間親身與病人接觸,學習臨床治療,最難忘與一位中風的「老北京」聊天,又助他重新訓練運動神經,「漸漸建立關係,看到他終於能站起來,很高興」。馬克思對香港沒有中醫醫院感到驚訝,認為欠缺臨床治療經驗是中醫學生的損失。德國現時有四家大型中醫醫院,早前更修改法例容許中草藥入口,他認為香港很有潛質發展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