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最叻就是包裝概念,把一件事吹到無限想像,然後變成投資產品,最高境界自然是令愛斯基摩人向你買冰。過去十多年,要我選投行的絕世好橋,我認為是金磚四國(BRICs)。
發明「金磚四國」這個易讀易明關鍵詞的,是55歲的高盛資產管理業務主席奧尼爾(Jim O'Neill),他於2001年11月發表了一份經濟研究報告《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首次用到「金磚四國」這個用語,並預料這將成為世界一股重要力量。
硬將四國 合而為一
奧尼爾的發明,硬將四個貌合神離的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及巴西)綑綁在一起,其堆砌手段從起初就有可爭議之處。你說他們有共通點,又確實可以列出數項,好像一般嚴重的貧富懸殊、貪腐猖獗,同樣抗拒「華盛頓共識」的指指點點。可是,要指出差異,同樣可以如數家珍,不但政治制度大不同,經濟競爭力方面,俄巴倚賴資源而中印側重廉價人力;外交上,中印有深層次矛盾,滙率政策亦不時鬼打鬼。有人亦質疑,墨西哥或印尼為何被拒諸門外?
金磚四國的構思,儘管有呃like成份,但作為投資概念,卻成功為投行引來大量生意。四個市場頭幾年確實交出亮麗回報,跑贏環球股市。投資界最跟紅頂白,所以大量基金借此概念成立。奧尼爾這個運財童子也扶搖直上,越升越高級。
不過,近幾年金磚的光環開始失色,當美股日前創出歷史新高之際,摩根士丹利資本市場的金磚四國指數,仍較2007年的高位低37%,其中內地A股離家鄉更逾六成。今年至今,美股以升逾一成的表現大殺四國,遠勝上證的2.4%升幅,跌幅分別逾2%、3%及4.5%的印度、俄羅斯及巴西股市更是鞭長莫及。
經濟放緩 光環失色
連續三年跑輸環球股市的金磚四國,已令股民雞飛狗走。據彭博社報道,四年跑輸大圍的印度基金,贖回是逾兩年來最大;俄羅斯基金也連續16個月錄得淨流出,是1996年以來最嚴重;中國投資者過去12個月取消了逾200萬個股票戶口;巴西的散戶參與,更是1999年以來新低。
金磚概念由理想走回現實,四國的經濟引擎,陸續出現問題,要面對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內地要由投資主導過渡至內需,但同時間卻國進民退,A股最大市值的八家企業,全部為握有特權的國企,扼殺了民企的活力,事實上,這也是其他三國的通病,就是政府的調控及干預與日俱增。巴西及俄羅斯亦有共通的問題,過份倚賴資源,令經濟表現隨着資源價格飄忽無定。金磚作為一個整體,是否還是一個有效的投資概念已成疑問,投資者何不化整為零,擇善固執,投資於看好的單個市場。
不過,語言的神奇之處,就是它被發明後,自有它本身的生命力。BRICs或許不再是股民的心頭好,但卻自我完成,改變世界格局,四國竟然真的走在一起,滙成一股政治勢力,下周二(26日)在南非召開的首腦峯會,已是第五次,金磚四國也因為南非的加入,而變成五國,今次峯會的議程,是研究成立金磚五國的發展銀行。
今年將退休的奧尼爾,起碼可以精神勝利法,聲稱金磚即使改變不了你的回報,至少改變了世界的政經局面。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