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古法裱畫術

BIG SPENDER:古法裱畫術

為劉鑾雄及張永霖裝裱名畫的曾滿華,師承已故裱畫名師劉乃海,學習古法裱畫。劉是七十年代香港最著名的書畫店九華堂內的裱畫師。現時懂得古法裱畫的人寥寥無幾,曾滿華就是最出名的一個,他所用的古法可以讓舊畫重生,留芳百世,秘訣只有一個,就是慢。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

當年城中富豪如殯儀大王蕭明、於七十年代創辦大大公司的楊撫生、澳門前特首何厚鏵父親何賢等,都是到九華堂買畫及進行裝裱。廿三歲的曾滿華在那裏當學徒,接觸過的都是大師級名畫,如南宋四大家之一馬遠、清初畫聖王翬,以及近代大師李可染、齊白石及張大千等的作品。

曾滿華裱新畫價錢只由數百元起,約兩米高的畫也收數萬元,重裱舊畫連修補則按尺寸及所需工序釐訂。

機器代人手 畫作被「裱死」

作品每次易手,新收藏家都會換掉舊裱重裝,但近年裱裝技術改以機器代替人手,並用膠水直接裝裱到板上,使畫作難以褪離板面,可能永遠無法重新裱裝,行內人叫這情況做「裱死」,所以他堅持使用古時已採用的海菜(在海中生長的植物),煮熟後製成漿糊進行裝裱。
一踏進曾滿華的工作室,便聽到他跟兒子說:「裱死在板上,將畫退回去。」這是一幅裝在深啡色畫框內,畫上花鳥的國畫,曾滿華將那幅被裱死了的國畫拿出來給記者看,「不是不可以再裱,而是花費很大。」用新式機器方法裝裱的話,要重裝就要運用新的方法,用商用蒸氣機慢慢將畫褪離木板,拍賣行曾拿一張約一米多乘六十厘米的畫要求報價,他預計要租用洗衣店的廠房褪畫、再裱,開價六十萬元,拍賣行立即打退堂鼓。

1998年在灣仔會展裱畫四天,完成中央政府送給香港回歸禮物,一幅十二米乘四米的大型國畫,這是曾滿華的成名作,照片珍而重之放在錢包內。

曾滿華在工作室兩邊牆裱滿畫,還備多幅自由活動板備用。裱一張約130厘米乘70厘米的字畫,收費約400元。

以馬蹄刀在畫紙𠝹出圓形,將畫裱在中央,並以宣紙包邊,約50厘米的方形畫,裱畫收費約300元。

修補舊畫他也拿手,訪問時他的工作室正有一幅約一米高的明朝佛像畫在等待曾滿華修補,畫已逾三百年歷史,畫本身已經破損,還被裱到木板上,「買了商用蒸氣機,每日蒸幅畫,待它有朝一天脫下來。」之後,在宣紙上模仿畫風及色彩,將缺孔補好,把畫像修復,「可能要一年半載才完成,是由幅畫來決定。」曾滿華自豪地說:「我學的是古法,但自己加入了新技術,可讓畫重生。」
曾滿華於八十年代尾自立門戶,憑經驗及師傅所傳,再加上現代新產品將畫修復,修復不只是將缺失的部份補好,還需要將畫重生,「師傅隱約說過可以溝漂白水洗畫」,他就以平價的字畫測試,最後得出一份漂白水溝六份清水去清洗發黃漬,對付霉點的話,漂白水與清水份量就是一對二。

他播放一段他為已發黃的齊白石洗畫的片段,見他在作品上掃上漂白水,再浸在水中清洗,畫作立即如新畫般白淨,字畫部份卻毫無損傷,「古人很窮要磨墨作畫,墨乾後滲入宣紙,過了這麼多年,即使浸在水中也不會脫色。」這方法同時可分辨作品真偽。三十年來,經過他手的名師畫作多不勝數,裱過最貴的是數年前,李可染價值一千萬元的山水畫,畫作真偽難逃他一雙法眼,「一看畫風就大概知道,入行時,三幅有一幅是真,現在數量更少。」但是每次客人開心地分享如何買得大師作品,他選擇默不作聲。

曾滿華只需按數下,從噴水壺噴出的水已平均分散到約130厘米乘70厘米的紙上,開始裝裱工作。

𠝹刀、長刀及馬蹄刀各有用處,𠝹刀為剪直線,鋼製長刀用作開宣紙,馬蹄刀一般是自製的,以鋼配上山埃鍛成,特別鋒利,可流暢切出曲線。

先以毛製的漿糊鬚(右)將漿糊掃到畫作上,再以長鬚(中)或壓鏡(左)將畫作與宣紙黏合。長鬚與壓鏡均由棕櫚樹芯製成,但長鬚適合如手卷般軟而薄的畫作,而壓鏡則適合一般軟而厚的畫作。

海菜煮熟自製漿糊

工作室內兩堵牆就是讓名畫重生的地方,見他將畫放在枱面,在畫底掃上由天然並具防蟲作用的海菜漿糊,貼上單層宣紙,再掃漿糊於宣紙四邊貼到牆上,完全乾透後又貼上自製的六層宣紙,不斷重複掃漿糊及貼牆的步驟,「只糊四邊是方便下次再裱時,接手的師傅容易褪下宣紙。」古法的好處就是讓畫可以留芳百世,不似現代科技的短視。
曾滿華於96年,就在數百平方呎的工作室裱出一幅104呎長的卷畫,打開整張卷畫是平坦,全畫絲毫沒出現卷曲的摺痕,多年來仍未有人悟出裱法,「以絹布輔助,把一張一張的宣紙將卷畫慢慢裱起。」

一般以淀麵配製的漿糊會吸引蟲鼠破壞畫作,使用海菜(左下)製成的漿糊(圖左啡色)則是古法漿糊。

質地乾燥及色澤白瑩的川蠟(左),與光滑的鵝卵石(右),是使畫背光滑柔軟的絕配。這塊鵝卵石是曾滿華於1988年開業前,在深水灣拾回來,由於適合他的手形,多年來也是使用這一塊。

先掃上川蠟,用鵝卵石大力打磨畫背加壓十多分鐘,待一日後,再重複掃川蠟及打磨工序最少三次,就會令畫背光滑如鏡。因為卷畫的畫背有機會挖壞畫心,卷畫最着重上蠟及打磨步驟,裱一幅30呎長新畫手卷收費約1萬元。

《錦繡中華》一裱成名

讓曾滿華成名的,就是98年完成中央政府送給香港回歸的禮物── 十二米乘四米的大型國畫《錦繡中華》,「連日本裱畫師也婉拒的工作,我想了很久才敢接。」因為畫太大,人不可能站在畫的範圍裏進行裝裱,曾滿華、太太、姨仔及一位定力十足的警員朋友,四人合力以大膠卷筒做軸心,花了四天在灣仔會展展示會場,將畫慢慢裱起。志蓮淨苑每年也為新的畫像找曾滿華,「他們說就算找到故宮,也沒有用古法的師傅,因為已沒有人入行。」
裝裱修復工作以現金交收,一位客人有多幅名畫或古畫需要裝裱,只會完成一張才送第二張到來,緊張的收藏家會要求監場。以前的大戶人家,會請裱畫師傅在府中工作整年,讓畫歷盡四季天氣變化,有國內富豪邀請他到國內工作一年,可是他放不下香港爆滿的工作沒成行。每當遇上巨大的畫作,他都要求將畫留下來一年,「過了四季的天氣變化作適當修理,畫會更堅固。」可惜大部份畫主都只願給他數周時間。把古法裝裱法淘汰的,原來是現代人那顆太焦急的心。

詩意堂
電話:2546 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