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肺腫瘤及肝腫瘤會隨病人呼吸「郁動」,進行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容易傷及正常組織,現時僅小部份病人會以電療治病。中大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上月引入公立醫院首部TrueBeam速光放射儀器,其門控系統能偵測腫瘤移動,進入治療靶區時才釋出放射物,「電吓停吓」令治療準確度大增,以往未能接受電療病人或有新治療希望。
記者:嚴敏慧
全數碼化的TrueBeam速光放射儀器價值4,000萬港元,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贈,為公立醫院首部速光儀器,連同四部傳統直線加速器,現時威院共有五部放射治療儀器。
誤差在1毫米以下
中大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甘冠明表示,速光放射治療系統非常快速,每分鐘放射劑量為傳統治療的10倍,由於能發放弧形放射線,可避開神經線、心臟等主要器官,故使用劑量可增加,治療次數因而減少。「肝癌病人以前每個月電30次,每次2分鐘;新機用10倍能量,電3次就得,每次只需5分鐘,正常組織破壞亦少好多。」
腫瘤學系系主任陳德章表示,會移動的腫瘤過去一向難以進行電療,「人呼吸時肺腫瘤會郁,肝腫瘤都會跟橫膈膜郁,我哋電嗰時會叫病人閉氣,但閉氣唔閉得幾耐,一郁就可能會電到正常細胞,有可能器官衰竭」。新儀器設有呼吸門控系統,能偵測病人呼吸頻率,當腫瘤隨病人呼吸移動至治療靶區時,速光放射機才會啟動,釋放出放射物,誤差可達1毫米以下,電療位置較傳統儀器更準確。
新系統適用於肝、肺、胰、前列腺及鼻咽等多種癌症,上月投入服務至今已為25名癌症病人治療,使用次數近400次,預計日後每月會增加4至8名個病人使用名額,並會較多處理肺癌及肝癌病人。
陳德章表示,本港肝癌病人確診時,很多已有肝硬化令肝功能受損不能接受手術,約三成病人只可作舒緩治療,如使用標靶藥物等,惟效果多為短暫,新放射治療或可成為他們的新希望。
至於肺癌方面,陳德章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病人或可接受新治療。「肺癌有較多藥物有效,排除用藥的病人,加埋兩成病人已擴散不能電療,差唔多三分一人可以用新機,但仍要睇個別個案,包括腫瘤位置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