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潮變變變

香港舞潮變變變

Harlem Shake掀起新一輪跳舞熱,愛跟風的港人當然唔執輸。這跳舞文化可追溯至70年代,當年由荷李活電影帶起,尊特拉華達(John Travolta)引領「油脂舞」風潮,80年代的「霹靂舞」、「勁舞」獨領風騷;直至互聯網普及,人人學PSY跳騎馬舞。港人的跳舞熱緊貼時代。

【一】油脂舞

尊特拉華達主演的荷李活電影《週末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1977)和《油脂》(Grease,1978),將Disco文化帶入本港,當年的飛仔飛女(無貶意)已「進化」為油脂仔、油脂女,男的清一色油頭粉面,飛機恤、喇叭褲、懶佬皮鞋是標準獵女套裝,女的則是密實姑娘假正經。油脂舞難度不高兼freestyle,重點在於手指指,符合無心跳舞存心媾女(或媾仔)的反叛青年口味,當年的士高場越開越多,79年甚至有港產片叫《油脂曱甴》,伊雷的造型照dup「揸住煲茶」,油脂妹亦多了曱甴妹的稱號。

【二】霹靂舞

的士高熱潮持續多年,直至83年一齣荷李活勵志歌舞片《勁舞》(Flashdance)而改變。電影展示新穎的黑人hip hop舞,當然還有大熱歌曲《What a feeling》,而女主角珍妮花比爾(Jennifer Beals)所穿的leg warmers更成潮流指標。翌年,荷李活推出兩齣歌舞片《霹靂舞》(Breakin')和《渾身是勁》(Footloose),即掀起霹靂舞熱潮。當時流行一句「去break囉!」,就是捧着大型卡式機到文化中心跳霹靂舞,是反叛青年的象徵。袁和平執導的《情逢敵手》(1985)將霹靂舞和動作片結合,甄子丹打得亦睇得。

《勁舞》

【三】Para Para

九十年代末至千禧年代,不得不提日本的Para Para舞。當年香港還盛行日本熱潮,自木村拓哉在《SMAP X SMAP》跳過Para Para舞,港人即時狂熱,每逢周末便聚集文化中心大跳Para Para,由於人數眾多,更試過驚動警方掃場。其時連機舖都有得跳Para Para,有遊戲公司便推出過一款跳舞機,玩家跟隨畫面做出指定動作,特點是一人在跳,三四十人在身後圍觀兼跟住跳。郭富城也拍過一齣《芭啦芭啦櫻之花》電影,相信城城今日重溫亦別有一番滋味。

《芭啦芭啦櫻之花》

【四】騎馬舞

全靠互聯網的普及,韓國肥叔歌手PSY自創的騎馬舞得以發揚光大。去年PSY憑《江南Style》的MV突然走紅,它在YouTube的點擊次數有如火箭般上升,至今已衝破14.4億,幫他名成利就,幾個月內便賺了整輩子所能賺的錢。亦因《江南》馬舞hit到飛起,由上至名人、下至監犯都爭相學PSY跳舞,包括麥當娜(Madonna)、曉治積曼(Hugh Jackman)、Britney Spears甚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跳過馬舞,而香港的錢國偉也來重拍翻版MV,曾紅極一時。

《江南Style》

想睇更多首輪猛片介紹同預告片?《一台戲》為你網羅最新電影介紹及影評↓↓↓↓
http://hk.movies.nextmedia.com/